第十三章 结识阿道夫(2 / 4)

加入书签

夫.希特勒完成了最后的总结演讲,在场的万余名民众完全被煽动起来了,和那些维持秩序的冲锋队员一起高呼呐喊。一个人能够把强权政治美化得如此美妙,居然让那些被统治的底层人民也对那种暴横的语言欢呼雀跃振聋发聩,实在是让维勒安瞠目结舌。

不得不承认,在另一个时间线的历史中,从来都不曾存在过能够如此疯狂地煽动人心的家伙。维勒安扭头侧顾,发现多年来一直保持没什么表情的诺娃也开始跟着人流与声浪振臂高呼。“这真是一个可怕的人。”

希特勒的讲话完成后,人群开始渐渐散去,不过也有些热血沸腾的民众挤上前去为党派捐款,顺便趁机想与阿道夫.希特勒和戈培尔那群人近距离交流。

维勒安入乡随俗地往捐款箱里塞了几张二十英镑的大钞后,继续在旁边徘徊观望,等着人群散去。

“哇,看来我今天带来一个大财主——慢慢地你就习惯了,人民因为上次战争结束时的条约蒙受了太多的苦难,在德国大多数人对于政治革新都是非常感兴趣的,可能你们在美国住久了的人一下子会觉得奇怪。”看到维勒安捐款,卡纳里斯貌似浑不在意地和他闲聊起来。

“不必介意,我不会觉得奇怪的,别总是把我当做美国人,我觉得德国现在就是需要这样的人,而且我相信,虽然大家都热心于政治,但是能有这样的凝聚力和执行力的人绝对不会多。魏玛政府早期的那帮官僚老爷的作风我可是深明其弊的。”

“恰好我和阿道夫先生和赫尔曼.戈林比较熟,你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帮你们介绍认识一下,相信他们会很欢迎海外爱国人士的支持的。”

“哦?我还真的是很感兴趣呢,一开始还不好意思开口呢,想不到卡纳里斯少校居然和他们那么熟稔,我一直以为德国的军人和党派政治都保持很远的距离”

“呵呵,没什么,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兴趣,和军方没有关系。”卡纳里斯尴尬地一笑,把这个话题轻轻揭过了。

“嘿,阿道夫,真是恭喜你了,看你这次的集会,参加的人比前年大选的时候又多了一倍不止啊。”卡纳里斯挤过人群,和小胡子与戈林攀谈起来,“这位维勒安.蒙斯克先生是我的朋友,这次陪我一起来慕尼黑玩,参加我一些原海军军官的聚会。别看维勒安先生那么年轻,他可已经是在美国薄有名声的大企业家了,是莫比亚斯公司的主要经营者,他在旅居美国的德国人里面很有号召力。这位美丽的小姐是凯瑟琳.诺娃,出身于奥匈帝国的贵族家族,是莫比亚斯公司的出资人之一,在经营领域也有不俗的成绩,可是巾帼不让须眉呢。”

“嘿,弗兰茨,你能来我们的集会我真是太高兴了,很高兴认识你们,蒙斯克先生与诺娃小姐。”小胡子自来熟地排排卡纳里斯的肩膀,然后转身与维勒安有力地握了一下手。

“幸会幸会,刚才听了希特勒先生的慷慨陈词,实在是令我热血沸腾,我自从上次战争结束后,因为各种原因被迫旅居海外,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你们那么信仰坚定而又坚定果敢的人了,爱国者似乎在我心中一惊快沦落为一个概念化的名词了。你知道的,在美国能认识到的只有生意人,那些有信仰的人最多只能参加一下3k党,然后就被人各种打压。您能够团结那么多意志坚定的同志,我相信你们的事业一定会成功的。”

“你们能够谈得来真是太好了,昨天我还怕蒙斯克你在美国呆了这么多年会不适应这样的场合呢。”卡纳里斯在一边凑趣,“阿道夫,你没看见,刚才蒙斯克往捐款箱里面随手就撒了几百英镑。”

“让您见笑了,区区几百英镑不算什么,不过我对于阿道夫你新颖的理论真的很感兴趣,我们可以聊聊那些不怎么‘俗气’的事情么。”

聊着聊着已经过了午饭的时间,大家都有点饥肠辘辘,卡纳里斯建议大家去贝格勃劳凯勒酒馆吃点东西再聊,顺便还邀请了希特勒一行一起参加晚上的退役海军军官聚会。希特勒很高兴的答应了,还吹嘘起当年他正是在贝格勃劳凯勒酒馆发动“啤酒馆政变”的。

点了一些土豆饼、白菜煎灌肠、鞑靼碎牛肉馅饼和其他配菜,关键是每人一大扎巴伐利亚黑啤酒,大家就畅快的开吃了,看的出来现在的国社党高层都还是非常朴素的,尤其是希特勒,他在餐桌上的表现简直就像一个巴伐利亚农民,整顿饭都专注于卷心菜土豆浓汤和煎土豆饼,而且很少说话,好像吃的很专心。

维勒安善意地劝他吃点煎灌肠和烟熏肋排——这些食物是南部德国人最喜爱的——但他和气的拒绝了,表示他的胃不太好,有陈年隐疾,所以常年茹素,用他的话来讲“奢侈是最大的敌人,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坚持亲民的朴素是非常必要的。”那一扎啤酒直到吃完饭的时候也没有喝完。而戈林和罗姆那两个家伙已经非常豪爽地猛灌了好几扎了。

一顿饭吃完已经过了午后三点,参加退役海军军官集会的人们也陆陆续续地来到了酒馆,那些人都和卡纳里斯寒暄问候了一番,也有少数几个好像认得希特勒和戈林,混的挺熟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