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蓝飘带之殇-上(2 / 4)

加入书签

是加拿大有充足的资源和工业走精兵路线——33万加拿大士兵中,飞行员(包括轰炸机空勤机组人员)和空军地勤人员占到了16.8万人,超过了50%的发指比例!因为通往英国的航线维持艰难,英国人在战时显然不打算把训练飞行员这种消耗物资数量巨大的工作放在英国本土——与其花上很多宝贵运力把数百吨的燃油和飞机耗材运到英国再训练飞行员,不如把士兵放在加拿大这个人口少、资源多到用不完的国家就地训练,石油还可以烧一吨倒一吨,航空发动机坏一台扔一台,而大英帝国本土只需要坐收这些物资消耗掉后提取出来的精华成果即可。

1940年战争爆发后,加拿大已经开始了小批量训练战机飞行员,不过张伯伦担任英国首相的那段时间里因为战局尚不危险,大批英军也处于静坐状态,所以大半年内加拿大方面仅仅向英国提供了2000名空军人员。挪威海战之后,随着战局的吃紧和战时转轨的完成,加拿大开始进入了为大英帝国全力训练飞行员的连轴转状态。

奈何空军是一个技术要求非常高的兵种,飞行员更不是短短两三个月的训练后就能投入实战的,丘吉尔显然也不愿意英联邦的精锐在没有完成准备之前就被赶上战场给德国人刷经验。因此1941年度的飞行员征调工作一直没有完成。

现在形势不一样了!德国人破天荒地攻陷了设德兰群岛,在设德兰群岛上建设了足够多的军用机场后最近又逼近了法罗群岛,捞到了大英帝国的后院,皇家海军却悲哀地发现自己已经无力抵御德国海军咄咄逼人的攻势。

一旦法罗群岛失陷,北海北部与北大西洋之间的封锁岛链就被彻底打断了,仅仅依靠近岸的奥克尼群岛英国海空军完全没有了封锁德国海军水面舰队通过北方航道进入北大西洋的航线,到时候英国人的大西洋航运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以潜艇为主的德国狼群的拦截。蜂拥而至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德国高速破交袭击舰会把慢速而缺乏主力舰护航的英军运输船队统统撕成碎片。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签署了那项“将加拿大所有已经完成训练的和尚未完成全部训练的空军作战人员立刻运至贝尔法斯特,投入后续不列颠作战之中”的命令,抽调了那批能开出33节狂飙极速的海上巨兽,在5艘从米国海军现役巡洋舰中买来的战舰护航下发起了这次攸关国运的冒险运输。至于这些倾尽加拿大国力在开战后最初两年积累起来的精华有多少已经足够成熟到可以抗衡德国人的战斗机,就只有事急从权各安天命了。

它们的航行安全倚仗,就是绝对保密随机应变的航线和舰队疯狂的航速。船队的航行路线是船队司令官自行从数条待选航道中选取的,连丘吉尔本人都不知道,而出发命令和日期也从来没有通过无线电报的途径通信过,是丘吉尔派出的特使亲自携带纸质文件前往加拿大递交的。至于“玛丽王后”号和“诺曼底号”等蓝飘带邮轮的航速,另一个时空的历史可以证明——希特勒曾经悬赏200万马克给可以击沉“玛丽王后”号等船的德军艇长,但是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一个德国海军潜水艇长可以拿到这笔钱,而仅“玛丽王后”号1艘船就凭借自己的无敌高速躲过了德国人的一切拦截为大英帝国运输了75万人的兵员。

…………

平均30节以上的航速,横渡总里程2800海里的北大西洋经典蓝飘带航线只需要四天的时间就够了,不过考虑到目的地是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而不是法国的大西洋沿岸港口,而战时为了躲避在繁忙航线上守株待兔的敌军船只和潜艇而不得不选取更加靠近北方的航线,所以实际行程中这个时间会延长1天多。

船队是在7月4号入夜的时候借着夜色的掩护的,到现在7月8日凌晨时分,已经过去了将近80个小时。在船队长官的指挥下,保养良好的引擎开始发力,把船速飚到32节左右,争取渡过这最后700海里的危险海域,把加拿大飞行员送上大英帝国的本土。

“元帅阁下,你还是别太担心了,我们一定会平安到达爱尔兰的。这几天不是一直都平安无事么,德国人不可能预料得到我们的行踪。”

在“玛丽王后”号的甲板上,布朗.琼斯船长和年逾七旬的退役海军元帅罗杰.约翰.凯斯攀谈着,言语之间试图宽慰那个看上去已经有些神经质的老元帅。

没错,这个罗杰.约翰.凯斯就是那个已经退役十年,前段时间还被丘吉尔派去担任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私人军事顾问和联军联络官的海军元帅了。在利奥波德三世和丘吉尔彻底决裂之后,罗杰.凯斯就被丘吉尔再次赋闲起来,直到这一次——因为米国人对于英国人在弩炮行动中对法国人一夜翻脸的做法非常不满,丘吉尔更是在短期内被威尔基总统列入了援助的黑名单,所以为了这次假借加拿大海军名义实施的购舰护航计划不过于刺激米国国内的保守势力,丘吉尔不可能派出任何知名的现役海军将领去协调这次行动,只好把罗杰.约翰.凯斯元帅再次抬了出来干这件脏活儿,而那5艘从米国海军现役序列里买来的巡洋舰上,指挥官都还是加拿大海军的军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