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先拯救谁(2 / 3)

加入书签

“我觉得陆军目前的主要精力是否还是应该以集中在拿下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区为主?以中东铁路的补给运能加上我们目前每进一步都要重新部署港口、铁路的修复和重建,在中东地区展开过多兵力的话必然是吃不消的——仅仅修复贝鲁特这一交通枢纽的全部港口设施和铁路设施、重建海空防御工事体系,每天就需要消耗80节车皮的建材和各种供工程兵部队使用的补给物资;在伊拉克方向展开行动后,虽然不会对阿勒颇-贝鲁特这一段的铁路运能带来压力,但是对于土耳其境内的铁路运力压力非常大,从伊斯坦堡到贝鲁特和到摩苏尔的铁路在伊斯坦堡-亚历山大勒塔之间这一段是重合的,所有从德国和匈牙利运到中东的物资都要走这一段。

因此我们陆军部门认为帝**队不应该突击地太过铺张,中东不同于法国,不是敌人无力抵挡我们就可以毫无顾忌进攻进攻再进攻的,那里的土地纵深比法国大七八倍。”

对于陆军的保守持重说法,希特勒是不甚认同的,不过对于最快速度拿下苏伊士运河这个要害他还是很赞同。目前德国已经取得了东地中海的相对制海权,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这并不能彻底斩断英国人对运河的利用。目前每天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运输船舶在运河区昼伏夜出,趁着黄昏和夜晚冲过运河北部出海口后折向西面,他们只要连夜开出一两百海里或者祈祷不要在天亮的时候被德国侦察机搜索到,还是有希望到达突尼斯地区的,而只要到了突尼斯后,因为马耳他这个坚固的海空基地的掩护,它们在马耳他——直布罗陀之间的地中海航线后半程就可以基本无忧了因为马耳他空军基地的封锁、而德军的单发战斗机即使从克里特岛起飞也够不到马耳他,单独派出双发重型战斗机掩护水面舰艇到马耳他周边地区实施卡喉破交的话又容易遭受损失。

不过这绝对不是说东地中海的相对制海权价值不大。至少在“戈本号”在克里特岛和塞浦路斯之间的海域耀武扬威的日子里,英国人对苏伊士运河的运能利用量只能达到德军在东地中海完全无海空力量军事存在时的25%——每天通过运河的船只只有英国地中海舰队主力尚存时的40%吨位规模;而这40%里还有15%左右会在地中海航行时被潜艇、水面舰只和轰炸机击沉,只有那25%才可以穿过马耳他,到达直布罗陀。

当然,蚊子再小也是肉,既然苏伊士运河还有25%的运能有效利用率,为什么不直接优先攻下苏伊士,彻底斩断英国人的这条动脉呢?这不是帝**队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一个主要目标之一么?

与陆军的意见相似的是,海军也倾向于优先拿下苏伊士,因为在地中海战区他们海军目前还有点表现机会,而如果现在改去进攻巴士拉的英国驻军的话,海军就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干瞪眼了——在海军看来,最好的打法就是先吃掉苏伊士,再吃掉亚丁湾,让海军可以从苏伊士出入红海,到时候再来慢慢谈要不要帮助伊拉克的问题……如果到时候还有这个必要的话,战舰也可以大模大样打到波斯湾……

如此一来,雷德尔元帅的论调倾向也就可以预见了,他说的内容都是事实,但是这些事实都是有挑选地拣出来说的,“目前来说彻底让贝鲁特和海法、雅法三处港口恢复到不依赖中东铁路就单独解决埃及、黎巴嫩战区的部队的物资补给运输任务的话,可能还要一个月左右,因此我们觉得在埃及地区再占领一到两个大港分散港务压力还是很有必要的……”

“既然只要等一个月后,完全修复的贝鲁特和雅法就足以独立支撑进攻埃及和以色列残部的军队的补给问题,那为什么我们就不等一下这个月呢?”维勒安趁着雷德尔元帅拖长音试图勾起元首思考的间歇,毫不犹豫地插话进去,装作没有注意到雷德尔元帅拖长音的发言是故弄玄虚,直接按照对方已经发言完毕处理了,把雷德尔闪了个没趣。不过也幸亏海军多年来受到维勒安的支持甚多,雷德尔元帅本人涵养也不错,所以除了讪讪无语也没往心里去。

维勒安转头继续对希特勒谏言:“元首,伊拉克人已经和英国人撕破脸了,丘吉尔没有明言什么时候出兵打击伊拉克那是他害怕过于刺激我们,但是我敢保证丘吉尔从印度抽调的部队一定会尽快派往伊拉克的,伊拉克兄弟需要我们的支援,这是毋庸置疑的——就算隆美尔的部队立刻对西奈半岛地区发起进攻,我也可以保证驻守埃及的英国人一定会拼死抵抗缠住隆美尔一直拖延到他们的印度军队把伊拉克人干掉后再说。”

这就是维勒安处心积虑先斩后奏隐瞒暗地里的过程的原因,他需要把伊拉克的局势营造得尽可能地危急,用这种紧迫性去鼓动希特勒。

“而且——”维勒安左右环视了一下,发现自己运气不错,没有别人和他刚才打断雷德尔元帅发言时那样打断自己吞吞吐吐拖长音的表述。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随后很满意地继续说下去,“而且现在确实是先进攻伊拉克的好时机,而苏伊士运河多留一两个月并不会给英国人带来什么质变的差异,过一两个月后,等到东地中海海运网络建设完善之后,我们一样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苏伊士,只是稍微晚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