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荷兰要塞东欧版(2 / 3)

加入书签

线整编部队,把受损过重的两个师撤下来往北机动,避开苏军图为正面。剩下继续进行正面阻击的3个师加起来只有不到4万作战人员。

虽然德军损失较重,但是乌克兰人主动愿意协助德军抗击苏军的意愿不能无视。德军入境以来,在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受到的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的场景已经不少了,可是一整个城市直接起来发动武装行动支援德军的情况却是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是一个有重大宣传价值和收取人心士气的好机会,也是一个把德国对苏军事行动定ing升华一个台阶的义举。路德维希·沃尔夫不敢自专,立刻把当地乌克兰人的陈情逐层上报最高统帅部,请求元首拍板定夺。

…………

“在斯大林制造大饥荒的时代,尤其是1931到1934年间,苏联土地上有3块地区的人受到了最为惨重的压榨。他们就是波尔塔瓦及周边整个乌克兰草原畜牧带,以及两高加索的印古什-车晨和里海北部草原的伏尔加德意志聚居区。在因为苏联木材、谷物的行政ing摊派倾销导致全球大萧条提前诱发后,木材、谷物的国际交易价格暴跌严重,斯大林即使依靠枪毙摊派出口谷物和木材、矿产品也无法满足苏联完成工业化的外汇需求,所以把目光转向了畜牧业产品这个新的可选出口点。这也是为什么农林矿业相关人口在苏联ri子最难过的年代集中在192~1930年,而畜牧业相关人口在苏联最凄惨的年代则拖延到了1932年之后,这完全是因为斯大林这个拍脑门决定千百万人生死的独夫一人抉择导致的罢了。

在大饥荒年代,斯大林以‘富农’的罪名在乌克兰大地枪毙/流放了5万人/户‘富农’,在印古什-车晨和伏尔加德意志地区处决/流放了25万人/户,所以这三个区域的当地人是我们在进入苏联人最应该重点争取和拉拢的族群。那么,当年斯大林决定谁才属于‘富农’,属于应该被枪毙或者流放的对象呢?很简单,一个最直管的摊派指标就是,谁家里只要有一匹马(没有主动交公),他就属于该被枪毙的对象。”

希特勒的会议室里,维勒安把事件相关的民情历史资料抑扬顿挫地宣读给在座的帝国决策高层听,与会的有希特勒,还有军方的几名统帅,当然也少不了安全统战部门的人和宣传部门的人。

“这简直太令人发指了!家里有一匹马就是sè会注意的敌人?就该全家枪毙?这些都是乌克兰牧民,或者高加索游牧民族,怎么可能没有马呢?那岂不是全部都要处决?”

戈培尔部长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帮希特勒粉饰和圆谎的事情干了这么多年,业务ing熟也算是当世罕有,可是听到如此令人发指的真相时,他仍然激动到不可抑止地颤抖起来,斯大林的这桩暴行,到了他手里,绝对可以发挥到让斯大林的名声在全世界人严重比狗屎还肮脏,他想过千百次怎么栽赃陷害丑化斯大林。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原来不需要他劳心费力去编造,斯大林就敢干出比他这颗自命想象力全世界最丰富的脑袋所能想到的最恶毒的罪行更加卑劣的行径。

“很不幸,根据我们的情报调查,事实就是如此,我们紧急提审了一小批空军紧急空运回国的波尔塔瓦乌克兰市民,并收集了旁证和口供,很显然,他们说的那些事情都是真的,而且只要有时间,可以找到许多当年的实际证据。”

当然,对乌克兰人民来说的不幸,到了戈培尔部长这里就只能是幸运了。

“元首,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仅从军事角度考虑,一切军事计划都应该为了这件事情修改和服务——那二十万乌克兰市民已经众志成城起来反抗苏联人了,我们的部队如果不坚守死守波尔塔瓦,堵死西南方面军的话,一旦继续执行弹ing防御放弃城市,那些乌克兰人一定会遭到苏军的疯狂报复屠城的。”

“可是前线部队消耗非常严重,因为是在包围圈的敌后地区执行弹ing防御,这些部队根本无法得到正常补给,坦克都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陆军总参谋长勃劳希契元帅很快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不过很快就被空军元帅凯塞林自信满满的答复压了下去:

“如果元首有需要的话,空军可以随时调集全部可用运能对波尔塔瓦的阻击部队空投武器弹药补给,如果只是据城死守的话,只要有武器和弹药就够了,燃油补给可以暂缓,而且既然波尔塔瓦是乌克兰的农牧业加工中心,军粮的问题也不必担心,就算苏联人抢运走了大量物资,食物方面也是不会缺乏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考虑让部队在沃尔斯科拉河东岸布防,严防死守苏军渡河。另外,如果苏军把作为弃子的堵截部队主力放在北面挡住霍特将军的装甲部队南下的话,或许我们应该考虑要求保卢斯的第10集团军在第聂伯河中下游寻机渡河,从另一个方向拦腰追击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分担正面阻击的压力。”

思忖再三之后,勃劳希契提出了一个折衷的建议。沃尔斯科拉河是第聂伯河的支流,波尔塔瓦正好位于沃尔斯科拉河畔。虽然这只是一条最宽处也不过0米的小河,可是总比没有任何地形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