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未暴露的思想(1 / 3)

加入书签

洛大乡外的清军分为两拨。一拨人马监视村里的敌人。坚守在阵地里。零星的开枪射击。让敌人不敢在大白天冲出村口。另一拨人马则在修筑工事。热火朝天的干活。

修筑工事由工兵哨的战士说了算。有一名工兵哨的军官嗓门特别响亮。村南外的田野里。都是他的身影。上蹿下跳的呼三喝四。修筑工事的事宜。就连李国楼都要听他的话。丁国虎原來是李国楼的戈什哈。现在是李字营工兵哨的一名队官。在哨官刘宇带领下学习各种工兵的军事技能。工兵哨的战士在大西北跟随郭宝昌的工兵营高手学习爆破、挖地道、架桥。还学会建造马车、木筏。

木工、铁匠、篾匠、泥瓦匠在工兵哨里都有各自的地位。工兵哨的战士是李字营的奇葩。被其他战士戏称为“泥腿子”。工兵哨的战士参加了在董志原、延安等多场战役。但工兵哨的战士属于后娘养的。一直默默无闻。其他队伍提不起兴趣听工兵夸耀战功。感觉工兵哨的战士在大西北混吃等死。但工兵哨的战士自认高人一等。因为他们的月例银子只比炮兵低一两银子。比骑兵还高一级。但心里的苦涩。只有自己品尝。自欺欺人的默默忍受其他战士的冷嘲热讽。

丁国虎原本的性格大大咧咧。以为进入新武堂。就能功成名就。但这么长时间。依然默默无闻。让他性格大变。军营里再也听不见丁国虎的大嗓门。虽然李国楼沒有亏待他。第一批升官就有他的名字。但他和其他工兵哨的战士一样。感觉手无寸功。來到大西北是在学习打仗。而不是投入进去。半年过去了。还沒有一件值得夸耀的战功。这让他以后回京师。在八大胡同怎么混啊。

这次來到洛大乡打仗。终于轮到工兵哨的战士大显身手。清军包围村里的叛军。在村外开挖工事。八面埋伏的阵图。就靠工兵哨战士的群策群力。一天时间都是工兵哨战士的大嗓门在指挥战士挖工事。不过今天终于轮到工兵哨的战士扬眉吐气了。丁国虎对着李国楼也敢吼两嗓子。他说地雷应该埋在老槐树底下。就沒得商量。

黄昏时分。日落的晚霞映照在西方。丁国虎小心翼翼的动手。把最后一撮土盖在地雷上面。在南面的河道必经之路。他埋了上百斤的炸药。准备來一个天女散花。让敌人尝尝四分五裂的滋味。

“关帝爷保佑大清。让敌人冲出村南。第一响完美漂亮。赶明我到关帝庙奉上三牲。”丁国虎双膝跪地。口里念念有词。虔诚无比的撮土为香。看着日落的晚霞。心里的梦想会像那道彩虹一样梦幻吗。

身处楚军的大环境。残酷的军法让人忘记死亡的恐怖。河对岸的敌人胆敢逃跑。就要把敌人打得屁股尿流。夹着尾巴逃回去。每一名李字营战士。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环境决定人的思想。丁国虎脱胎换骨。以成为一名楚军战士为荣。看着阵地上插着的李字军旗。他捏紧拳头。发誓要用鲜血捍卫李字营的光荣。

李字营使用的黄土炸药稳定性好。一路行军打仗。沒发生炸药自爆这种事。工兵哨的战士。最喜欢使用黄土炸药制作各种武器。已经能够制造多种地雷。这次洛大乡四周的要道上。就埋了好多地雷。

此时的地雷是拉弦式的。一般由一名战士隐藏在二三十米之外。拉动丝线引爆不远处的地雷。再远一点距离。就沒办法拉动地雷的触发弦。

还有一种使用导火索的地雷。但导火索只能放在干燥的地上。导火索引信过长。燃烧的时候很容被风吹灭。也让敌人容易看见火星四溅的导火索。所以导火索的地雷基本不用。

地雷的功效也就二三十米距离。地雷的威力大致在十米之内。当然拉弦的战士一不小心也会被自己拉动的地雷伤到。弹片飞出几十米外。也不是稀罕事。所以大清军队对于地雷并不重视。工兵善于使用炸药。喜欢用炸药包解决难題。而对地雷的发开研究。落在后面。

但炸药包贵。而且自杀性抱着炸药包冲锋。是打仗时迫不得已的事。楚军敢于玉石俱焚。大肆宣扬这种英雄事迹。但并不提倡这种消耗战。同归于尽的消耗战后患无穷。地方政府要照顾牺牲战士的家庭生活。让清廷财政不堪重负。对地方税赋影响深远。

相对來说地雷里面使用的炸药的量少。价格便宜许多。使用地雷之后。战士的牺牲率大幅度减少。打仗也要算一笔经济账。而且地雷的制作容易就地取材。把炸药放置在菜缸里也能制造出威力巨大的地雷。瓶瓶罐罐都能制作成简易的地雷。李字营喜欢使用新战术。学以致用是李字营战士的口头禅。

李国楼对使用地雷极为重视。重点培养工兵哨的各项技能。喜欢尝试各种战术。

这次李字营在战场上占据主动。围困死守在洛大乡的二百多名起义军。工兵有时间制作一些地雷。工兵哨的哨长刘宇好不容易有了发言权。逮着机会就想大显身手。也好让李国楼看一下。工兵哨战士的作战技能多种多样。

天已经变得暗淡。黑夜笼罩大地。洛大村的枪炮声变得零星。敌我双方好似商量好的。战斗的欲望可有可无。

李国楼依旧干劲十足。炯炯有神的瞪大眼睛。似乎这样就能看破黑暗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