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马嘉理案子》一波三折(1 / 3)
圣旨当日由军机处拟出。同治皇帝盖章生效。用八百里加急传递至云南。
云南总督岑毓英还不知道此事。收到电报之后亲自调查《马嘉理案子》。一个月后才有了初步结论。岑毓英的折子递进京师。岑毓英奏称:腾越附近的南蛮子杀死一名入侵他们领地的汉人。估计就是圣旨里提到的英国翻译马嘉理。巡抚衙门已着腾越地方官收敛遗骨。骨头还幸存一些。还在了解事情的來龙去脉。大致的起因和英国人说得差不多。事情若有进展当立即通报总理衙门。
恭亲王读罢折子。立即叫來李鸿章。两人一起研究对策。商谈如何解决与英国人的这场争端。很显然岑毓英装聋作哑。把马嘉理之死推诿给那些未开化的野人。腾越地区山高林密。地方官府政令不通。英国探路队事先沒通知云南地方政府。马嘉理之死无关云南政府的事。乃少数民族惹出來的事端。
李鸿章着手约见威妥玛。把《马嘉理案子》的初步调查真相告知威妥玛。商谈如何妥善解决此事。
威妥玛得理不饶人。哪肯善罢甘休。马嘉理是他的亲随。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他要为死去的马嘉理讨还公道。先是提出大清须派遣朝廷重臣亲自到腾越进行调查。并将云南总督岑毓英等一应从上至下的官员锁拿进京问罪。又提出增开口岸、减免英国商人的赋税以及各种负担。
威妥玛狮子大开口。提出大清须出重金抚恤马嘉理遗孀以及赔偿大英帝国的损失。赔偿金不得低于一百万两银子。
之后威妥玛得到英国政府的指示。又增加条款。大清应遵循上一次《天津教案》的先例。派遣使团至英国。向英国人民道歉。新旧口岸的英国人住所划定界址。大清人不许随便进入等项。
李鸿章以磨的耐心和威妥玛谈判。认真倾听威妥玛的主张。表明万事好商量的态度。不到最后关头。每一个条件都不认可。
恭亲王被此事搅得聊头烂额。几乎每日一进宫。向同治皇帝禀明谈判的进展。同治皇帝哼哼哈哈。含糊其辞。对大英帝国提出的条件并不表态。也在磨砺卧薪尝胆的耻辱。
总理衙门先是奏调湖广总督李瀚章奔赴云南。会同岑毓英查明此事。但对威妥玛提出的将云南总督岑毓英等一应从上至下的官员逮捕问罪一项。总理衙门始终紧咬牙关不肯答应。
这让威妥玛认为《马嘉理案子》是一场阴谋。表面上马嘉理是被腾越地区的野人杀死的。暗地里是朝廷与岑毓英预谋所为。是故意发难于大英帝国。想达到让英国人不敢进入云南的目的。
谈判就是比耐心。也比实力。威妥玛高高在上。一副盛气凌人的仪表。坚持要朝廷将岑毓英等人逮入京师问罪。还要來一个中英官员会审。威妥玛要利用《马嘉理案子》。把大英帝国未到手的利益拿到手里。还以英国军队陈兵缅甸边界相威胁。
恭亲王和李鸿章使出的伎俩就是一个字“拖。”大清帝国的办事效率之低。让英国谈判团每次以吃饭结束。至于谈判的答复。还要请旨。这里沒有一个人做得了主。恭亲王和李鸿章等朝廷重臣并不认为这是件大事。只是死了一个英国翻译。威妥玛在无理取闹。
经过二个月的磋商、谈判。威妥玛失去耐心。威胁要回英国伦敦。要向议会陈述大清的无耻行径。含义就是要以武力來解决此次争端。因为英国人开战是要由参众议会表决。而发起人威妥玛要在议会做答辩。
说也说累了。威妥玛以实际行动表明决心。动身启程向天津港进发。要搭船回英国伦敦。这下总理衙门慌了神。李鸿章派遣许钤在英国驻天津领事馆拦下威妥玛。表明大清继续谈判的诚意。清英友谊长存嘛。
就这么谈判的最终条款摆在同治皇帝眼前。林林总总八项不平等条约。要同治皇帝盖上玉玺认可。这下同治皇帝发怒了。当场把条约撕得粉碎。严厉斥骂恭亲王和李鸿章。说他们办事不利。把谈判搞砸了。重新换人去和英国人谈判。李国楼就这么莫名其妙被同治皇帝点了名。一道圣旨直达延安。李国楼被钦封为皇帝特使。专职和大英帝国商谈《马嘉理案子》的处置方案。让他即刻进京述职。
同治皇帝下这个决心。是因为得到两宫皇太后的口谕。“还是自家奴才办事放心。让李国楼去办吧。李国楼不会出卖国家利益。能省则省。”
同治皇帝这才有底气。敢在上书房向两位重臣发怒。否则借他一个雄心豹子胆。也不敢一次性得罪一位亲王、一位权相。
恭亲王和李鸿章被同治皇帝骂得灰头土脸。但差事还是要办。先稳住威妥玛。而后拟出圣旨。八百里加急让李国楼即刻进京。
李国楼接到圣旨。加官进爵并不让他兴奋。说快也不快。交代完新武军的诸多事宜。完成左宗棠交给他的神圣杀人使命。最后一次检阅新武军。这才匆匆上路。连婉娘也沒带。一路风尘仆仆。沒有停留。直接住进贤良寺馆驿。等待同治皇帝的召见。
夜深人静。贤良寺馆驿的书房里。李国楼和饭大慧还在研究《马嘉理案子》的文牍。在浩瀚的文海里寻找蛛丝马迹。要从中找出有用的线索。在沒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