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货币改制的后患(2 / 3)

加入书签

丁惠衡做过盐道引批验官。但太喜欢逛妓院。弄得名声太臭。起因是和曾国荃手下一名军官争花魁。把事情闹得太大。把人家的花轿给抢了。那还是湘军攻打太平军的时候。朝廷当然胳膊往军队拐。丁惠衡就此倒霉。官位一撸到底。直至今日还沒捞到实缺。原因是两宫皇太后认为丁惠衡有失大清官员的体统。不给丁惠衡官场复起的机会。丁惠衡是丁日昌的独子。就算儿子烂泥扶不上墙。作为老爸丁日昌厚着脸皮去求李鸿章。

但是李鸿章这个人做事还是很有原则。用人为私。从他幕府里走出的高官不计其数。但李鸿章用有才之人。只有大才之人。他才会认作义子。或者是门生。丁惠衡这种品性。根本不入李鸿章的法眼。直接拒绝了丁日昌的请求。说李鸿章贪污其实是看错他的秉性。他其实和李国楼一样。把家族企业积累的资金。全部用在洋务运动之上。北洋水师是头吞噬国库银子的怪兽。整个就是无底洞。李鸿章不仅把直隶、两江关税的银子用在买军舰之上。自家的银子不比李国楼出得少。他也自筹资金。一年至少花了一百万两银子。海军军官至普鲁士培训。都是李鸿章自掏腰包。这还是明面上有帐可查的数字。海军军官的养廉银子。又是一笔不菲的数字。李鸿章为了海军风气不受不良习气的侵浊。把海军军官的后勤生活管好了。所以世人才会说北洋水师是李鸿章的私兵。因为军舰是用国库银子买來的。但练兵费用大都是李鸿章自己筹集來的。所以北洋水师从一开始就像李鸿章的私人部队。

名义上北洋水师衙门归醇亲王奕譞管辖。但这支军队听谁调遣。朝堂上下。一目了然。两宫皇太后和同治皇帝非常信任李鸿章。把三万淮军当做八旗劲旅放在直隶地区。当做皇家亲卫军。京师外围的军队由淮系将领指挥。

丁日昌虽说喜欢开玩笑。但家和国的轻重还是分得出。在李鸿章面前装可怜。沒得到同情。如今听到有一条康庄大道。立刻改弦更张。替薛福成斟茶。笑盈盈的说:“薛老弟。放心吧。只要你做保险业。这福建、广东江里、河里、海里的官船都向你买保险。不过船沉了。你可要照单全赔。”

李国楼闻听此言。咕噜一声:“那还不亏死。我把老婆卖了。也赔不起啊。”

“哎·······李国楼。你不懂保险的真谛。才会说出这么不上道的话。洋人就是专骗我们保险费。小单全陪。中单拖死你。最多陪个小钱。大单理都不理。翻脸不认。用专业术语让保单作废。这才把保险业不成气候。你不懂信用的重要性。我们是赚今天的钱。把明天抛在脑后。等到了明天已经变成大富翁。烦恼变成后天的事。待会儿我们和耶利亚、谢丽雅董事长开一个研讨会。甄社长。如今什么职务啊。”薛福成把李国楼当做小字辈。他可不认为要替李国楼打工。而是要做一名合伙人。他开的钱庄倒闭了。还赖掉好多人的钱。凭他臭烘烘的名声。已经不能成就大业。所以才会扛起李国楼这块金字招牌。想到上海开创新天地。

“内务总管。相当于荣禄的内大臣级别。”李国楼耳目一新。觉得薛福成果真有真才实学。几句话就点出了保险业的精髓所在。顺着薛福成话语。已有招揽大才之意。

“嗯。小楼。吃午饭时和你的夫人们说。现在我们还是尽快解决丁孙子的事。你要千金买骨。丁孙子就是那块千里马的骨头。货币改制成功与否。就在丁孙子头上。否则你就是和天下官员作对。脑后飞过來的板砖拍死你。”薛福成脸色凝重。用言语恐吓李国楼。

“我背后有傅相大人支持。”李国楼找出一条过硬的理由。再大的理由他才懒得说。吓都吓死人。

“那怎么够呢。小楼。你看傅相大人哪时逼迫手下卖儿卖女。你搞货币改制。不是让天底下官员连娶小老婆的钱也沒有了吗。如今天下官员。哪个靠养廉银子过日子的。你搞出一个银元制度。要毁了多少个家庭啊。”薛福成歪理十八条。随便讲出一条。就让人笑掉大牙。

“岂有此理。薛大人。我要告诉你这是既定国策。谁反对谁就要摘掉乌纱帽。”李国楼绝地反击。使出最厉害的武器。要推翻薛福成的谬论。

“哎······小楼。你还太年轻。清和苦是孪生兄弟。你利用皇权逼迫全天下的官员过苦日子了。大清也变成清贫世界了。我可以拍着胸脯向你保证。只要你的货币政策一出台。沒有哪个官员会反对。但国家税收反而会大幅度减少。你把官员动力的源泉给堵死了。从最底层的小吏到王公大臣都要骂你。洋务运动也会波及到。磨洋工懂吗。”薛福成长大嘴巴。唾沫四溅。说出更加恐怖的一幕。歪理会变成真理。

“哦······你说得有点道理。”李国楼仰头看向院子。青葱的苍松随风摇曳。地上飘洒一地的枯叶。腐朽的落叶是被风吹落了。可是这古朴的苍松早已扎根至地下的深处。任凭谁也不能连根拔起。

“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傅相大人最了解我的为人啦。”薛福成鬼祟的对着李鸿章眨巴眼。一副胜券在握的表情。和他打嘴仗能赢的人。还在阎王庙里等着投胎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