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五槽煤的变故(2 / 3)
李鸿章冷落到现在。就是因为李国楼诋毁沈保靖的办事能力。
邓世昌传说听得太多。按耐不住问道:“徐总办。听说李学政是杀人魔王。一日屠百人。会不会为五槽煤之事。动刀动枪啊。”
“邓世昌。这你也相信。真是幼稚。看见李学政的贴身侍卫了吗。那个马饼腰里插着皮鞭。这就是李学政的杀招。明白沒有。”徐建寅见识过李国楼的三板斧。刚开始挺怕李国楼。后來被骂疲了。照样我行我素。
“哦······属下明白。”邓世昌点头。看似明白。心里更怕了。得罪李国楼的话。随时会挨鞭子。这比被校官抽耳光。更让人难堪。
邓世昌看着徐建寅幸灾乐祸的表情。明白开平矿务局的督办张翼沒好果子吃。李国楼是都察院右都御史。若是弹劾张翼。那张翼只有下台一条路。还要交纳赎罪银子。张翼为三品官职还是实力派。是醇亲王奕譞的包衣奴才。但和李国楼相比。沒有一点可比性。李国楼是同治皇帝的奴才。背后还有两宫皇太后撑腰。这怎么能比呢。
晚上。李国楼以东道主的身份。请徐建寅以及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等北洋水师军官吃饭。并沒表现出不快。而是礼数周到。亲自端酒杯。给每个人敬酒。李国楼浅尝一口。别人就要喝掉杯子里的酒。这就是位高权重的好处。别人还倍敢荣幸。
李国楼是大清最有钱的官商。也是李鸿章一系的钱袋子。谁也不会去和财神爷过不去。酒宴上徐建寅频频向李国楼敬酒。以示两人关系亲密。
徐建寅勾肩搭背。低声道:“李学政。我有几个朋友。非常想投资京汉铁路工程。你要给我一个面子。”
“这······徐总办。明人不说暗话。胡雪岩的银子。我不要。他做他的生意。我做我的生意。你也知道我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他在报纸上讽刺我大哥。暗地里岂不是在骂我。和那种人沾边。傅相大人会很不高兴的。懂吗。”
“哦······我知道了。就不提这个人。其他几个人。你沒问題吧。”徐建寅是官商。有钱有势之人。就会见风使舵。火车业是民族的未來。懂行之人就会把钱投入到修建京汉铁路上去。至于徐建寅嘴里说的几个朋友。自然是以自家亲戚居多。
大清早就不是那个国富民强的大清。而是国贫民弱。国家的财富集中在少数官商手里。李国楼只有依靠官商。才能把大清带上复兴之路。前提是让官商更加富足。
李国楼如沐春风道:“徐总办。我也敬你一杯。咱们忘记过去的龌龊。都是一心为公嘛。”
“够哥们。”徐建寅高兴的举杯。不知和李国楼碰了第几杯。
徐建寅和李国楼有过矛盾。曾经为西洋楼的大火车工程。对李国楼发过脾气。两人争辩得天昏地暗。他认为西洋楼的大火车工程纯粹是无事找事。浪费国家资源。
之后。是关于江南制造总局建造十八艘蚊子船的工程。徐建寅就极力反对过。认为造十八艘蚊子船劳民伤财。蚊子船又沒有什么大用。打击走私船。哪需要这么先进的炮舰。十八艘蚊子船的养护费用。就是一笔巨额开支。徐建寅的想法和李鸿章相同。认为应该把有限的资金。花在购买巡洋舰上面。水师组成联合编队。才能向深海进军。
但李国楼脾气犟。沒听徐建寅的建议。李国楼以打击走私犯的名义私人出资。绕过了兵部的审批。在上海建造十八艘蚊子船。
西洋楼的大火车工程和十八艘蚊子船工程。照样开足马力动工。既然木已成舟。徐建寅只能在小项目上。发挥所长。把聪明才智。用在技术创新上。之后建造的十八艘蚊子船。比之前二艘蚊子船。已有很大的创新。
如今京汉铁路项目。国家已经立项。政府开始筹建铁道部。徐建寅便自认是最大的功臣。也要在大项目上。分一杯羹。这种官商勾结发财。在大清是明着做。前提是找对人。
徐建寅酒喝多了。醺醺然问道:“李学政。别人尚在放假。你为何來察看蚊子船呢。”
李国楼奸笑道:“徐总办。这是军事秘密。对你保密。”
徐建寅极为不满。怒道:“不说。就不说。有什么了不起。我正在试验的新式武器。也对你保密。”
李国楼嗤之以鼻道:“你还是仿制西方国家的武器。就想不付专利费。”
徐建寅大声道:“我这是替国家省钱。自力更生才是发展之道。否则哪來的十八艘蚊子船。”
二十艘蚊子船就像徐建寅的孩子。看着二十艘蚊子船乘风破浪远航。徐建寅意气奋发。接受众人的吹捧。喝得酩酊大醉。酒宴尚未结束。已被抬了出去。
李国楼清醒得很。海上的演习虽然成功。但蚊子船到底能不能驶入深海。进行实战。还沒有实践过。适才他对煤炭如此上心。是因为蚊子船远航。是要有几艘货船装载煤炭、补给。一同出海。协同作战。这煤炭就是蚊子船的心脏。沒有优质煤炭。锅炉里的煤炭燃烧不充分。蒸汽机就沒有动力。船只就会跑不快。废渣多。还容易引起蒸汽机的损坏。所以李国楼对开平矿务局的督办张翼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