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回 第二轮谈判(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天刚亮,北上支队就拔营出发,在城上一干一夜都没合眼的官民百姓、壮班民团的注视下,绕城而过向北而去。

部队在麻涌镇渡过了东江,这也是东莞境内唯一没有桥梁的河流,近三百人马只能依靠征集来的大船来回摆渡。看到一艘船只能装半个排的人员装备,来回一趟要四十分钟,杨波只得摇头苦笑,对站在身边的陈威赋说道:“珠江水系支流成百上千,现在也没有原来那么发达的道路桥梁系统,看样子部队还是要多装备两栖车辆才行,这样才能最快的把部队投放到预定地点。”

“成立舟桥部队不行吗?”陈威赋提出另一个方案。

“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专才,而且这么多河涌都靠架浮桥的话,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影响这些河流的通航。”杨波显然对这个问题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马上指出了陈威赋的方案的不可行之处。“而且从本质上说我是宅男,很少出门的,我希望尽量留在后方。还有,我的右脚面受过工伤,也不利于长时间徒步行军,下次没车我是不会出来了。”

“把我的马让给你好了。”陈威赋看了看杨波的脚,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是暗伤,表面看不出来。”杨波看出了后者的疑惑,“马就留给你自己骑吧!我可不想以后成罗圈腿。”

跳过马的话题,陈威赋又冒出了更天马行空的想法,“如果把63式水陆坦克开到海上,不是和朝鲜在巡逻艇上装坦克炮差不多,在近海完爆英国海军的木头船。哈——哈——!这个主意怎么样?”

杨波在脑海中想象着这样的场景,不自觉的也跟着笑了起来。

过了东江不久,北上支队就进入了南海县的境内,一路前进到黄埔附近,部队才再次停下了脚步,并依托水源地形,在离珠江不远的地方构筑了一个更坚固的营地。相信英国人很快就会做出反应。

英国人确实很快做出了反应。直到第二天下午,才有一队英军在南海县衙役的带领下找上门来。

听说带头的是个中尉,陈威赋都懒得出面,直接让四连指导员来见客。

双方互通了姓名之后,英军中尉立刻就提出抗议,指责北上支队违反停火协定,无故进犯广州。

“中尉,我是不是可以认为,你们英国人的幽默感都很强?”听完英国人的咆哮后,指导员用戏谑的口吻反问道。

“什么意思?”英军中尉一时之间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冷笑话。

“我的意思是,你们英国人是不是都喜欢讲笑话?”要给听众讲解笑点,让指导员觉得很无趣。

“你把我军的抗议当成笑话?”感觉遭到戏弄的英军中尉立刻变得怒气冲冲。

“不是吗?”指导员丝毫没有受到对方情绪变化的影响,“我们双方达成的是停火协议,而不是停战协议,更不是和平协议。也就是说,我们双方还处于交战状态。而且停火协议已经到期了,我们的行动并没违反协议。再者说了,我军一直没有进入贵军的控制区,我们在自己的国土上行动,难道还要得到你们的允许?”看着对方愁眉苦脸的样子,指导员不得不提醒对方几句,“我们到这里来,就是要让你们的专员和公使认清事实,只有和平才有出路。”

普遍学历不高的英军下级军官,又岂是有文化、有口才、没节操的二十一世纪青年的对手,马上变得张口结舌,最后只得要求北上支队不得越过茅岗、竹高岭、大椿岗、大淋岗一线。

而陈威赋他们的任务就是来和广州的英国人打一个招呼,现在目的已经达到了,剩下的时间就要交给外交人员来表演了。

英军中尉把四连指导员的话带回广州,额尔金和包令很快判明这是威胁,为谈判造势的威胁,只是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应对办法。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来,到时候自己难道带着手下退到海峡殖民地去?原来二人打算用拖延战术的。想等待国内的最新指示,从印度、南非、澳新等地调兵是一个选择,联合清政府一起剿杀光复军也是一个选择,但这些方案都不是短时间能达成的,是需要时间的。而光复军显然并不想给他们这些时间。虽然这股小部队摆在这里,只是表明一种态度,但它也可能随时变成进攻的前哨阵地。两人便指示巴夏礼,原则上同意给于光复军一些赔偿,毕竟还有那么多俘虏要赎回来,不可能一分钱都不出的。但不能以赔款的名义,而且要求巴夏礼尽可能为联合王国争取最大的利益。

※※※※※

三天的时间早就过了,巴夏礼以通讯不便为由,要求再延长三天时间。谈判组在经过综合考虑之后,同意了他的要求。直到包令的指示从广州送达,第二轮谈判才得以展开。

一上来巴夏礼开出了最新的条件。英国方面同意支付一笔钱做为赎回英军战俘的费用,但总数不超过一万镑。

“一万镑?你打发要饭的吗?”吕不文直接怒了。这个数字和二千万鹰洋比起来,怎么也不能让半个民族主义者的吕司长接受。

“参赞先生,你们有近五千俘虏在我们手里。一万镑相当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