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五回 军工产品(1 / 2)

加入书签

南方工业集团现在最大的客户还是光复军本身,主要的产品一是复装子弹,考虑到现时军队的交火距离在一百米以内,光复军的子弹只要保持二百米的有效射程也就足够了,减少子弹的装药也可以延长弹壳的寿命;二是手榴弹、地雷、爆破筒、炸弹包之类的爆炸品,自产的手榴弹和地雷在香港战役中已经显示了它们的威力和质量,深受广大指战员的好评,相信未来也能成为南方工业集团的拳头产品。爆破筒和炸药包在香港战役中基本没有出场的机会,不过考虑以后北伐时攻城的需要,这两样还是大有用武之地;三是还在试验中的迫击炮弹和榴弹炮弹,迫击炮弹相对简单,已经试制了一批,不过还有待实战检验。而榴弹炮弹还处于爆炸药和发射药的试验阶段,几名化工专业的年轻人每天玩爆竹玩得不亦乐乎;四是仿制国产的泵动霰弹枪,这也是一件在香港战役中经受住考验的武器,现在已经总共生产了三百支,还是供不应求。

正式成立集团后,扩大产能是肯定的。军工厂再次对外招兵买马,不过余允武却只要女工,理由是女人心细,不容易出事故。君不见原时空莞深的电子厂是清一色的女工。本地的土著对首长们只招女工有些心存疑惑,但在已经在军工厂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土著妇女的宣传下,再一个月两块半大洋的引诱下,报名的人还是十分踊跃。

既然成立了工业集团,对外的军火贸易也就成为工作之一。本来清军和太平军是两家不错的客户,商务部一度想把缴获的英军武器卖给太平军,只是一时找不到门路才做罢。

为了尽快打开军火的销路,在集团成立的第二天,南方工业集团种环球商贸召开了联合工作会议。余允武首先把军工厂目前能大量生产的产品列了出来,看着单子上列出的一件件杀人用的商品,刘澜季心中升起一股怪异的感觉,曾几何时会想到自己有点军火贩子的一天。不过军工厂现在能拿出来出售的也只有几种爆炸品,霰弹枪虽然也在允许出售的名单里,但在满足光复军自身需要之前是不可能外流的,不然美国人一定有兴趣。“只有这几种是不是太少了?”刘澜季放下单子问道。

“目前只有这些,”余允武说道,“不过有几种还在试验中的出口型商品,可能会有市场,要不我们一起去看看!”

一行人坐船到了处于湖心岛上的军工厂,此时军工厂已经经过第二次扩建面积大了一倍,围墙也加高加厚了,更增加了几座岗楼。进门时,所有人身上的香烟、打火机以及电子仪器都被没收了,严格的安全制度才是军工厂从没发生过事故的保证。进门的院子里,十几个女工正在给手榴弹和地雷装填炸药。军工厂生产的爆炸品统一使用火棉做为爆炸药,同时也是复装子弹的发射药,火棉也是上前军工厂唯一能自己生产的炸药。从医药品商店搞来的脱脂棉,从化工厂弄来的硝酸和硫酸,用中学生都知道的方法硝化、清洗、晒干,这种白色的纤维状物质就变成了爆炸威力比黑火药鉲?倍的火棉。火棉和棉花的样子没什么不同,这让女工们很奇怪,不明白首长为什么要把棉花塞到铁筒里,直到余允武当着她们的面点燃了一小块。看着这小块棉花快速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女工们才知道这是一种火药。这又引起了女工们的恐慌,余允武又是保证火棉的安全性,又是加工资,才让女工们安下心来工作。不过这东西始终是危险品,在军工厂工作的幸存者一直都盯着生产安全这一块,随时纠正女工的违规操作,才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走进厂房,两条长桌组成了一条山寨的流水线,几名年轻的女工正在组装自产的泵动霰弹枪。这些女孩子都只有十五六岁,穿着不知从哪家电子厂找来的夏季工作服,认真把手里的零件装上枪身,然后再交给下一个人。恍然间让刘澜季以为到了一家原时空的乡镇企业,只不过这靠人传递的流水线山寨的味道太浓了。

余允武看出刘澜季眼中的玩味,解释道:“原材料跟不上,一天也就能生产十几支,这些女工的技术还不太熟练,也就不要求她们速度了,慢工出细活嘛!”

车间的另一边,一名技术人员正拿着小锉刀修理着夹在台钳上的左轮手枪的毛边,余允武介绍道:“这是我们仿造的国产警用左轮?口径,基本上能达到原厂产品的水平。”

刘澜季从工作台上拿起一支修整好的左轮,握在手里质感十足,摸了摸枪身,所有的棱角处已经修得圆润,一点儿没有膈手的感觉。转动弹仓,也没有明显的紧涩。刘澜季没有接触过左轮手枪,倒是挑了什么毛病,便问道:“余总,这个能量产吗?”

余允武摇摇头,从工作台上拿起另一支,熟练的打开弹仓。“材料是一个方面,技术人员也不够,再加上是纯手工生产,产量比霰弹枪还低。还有就是子弹,霰弹枪的子弹我们已经可以自己生产,左轮枪的子弹还不行。光有枪没子弹别人也不会要的。”刘澜季只得遗憾的把手枪放了回去。

“不过也用不着等多久,只要找到合适的机器,我们就能生产了,火棉和铜我们有很多。”余允武描述着愿景。“虽然现在左轮已经发明几十年了,不过还是从弹仓后面灌黑火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