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秋祭(2 / 2)

加入书签

补了秋祭的人数缺,覃凤鸣在康镇一时小有名气,也得到康家家主康敏的另眼相看,秋祭一完,就点名要她去书房聊天,聊完一出来,覃凤鸣就进了帐房当学徒。这是怎么回事了?话要从秋祭开始说起。

那天正是秋祭的日子,从康镇找来的100个未满20的且未婚的女孩子被集中在镇子中央的一个祭祠里面,眼看游行的时间到了,覃凤鸣趁人不注意,把自己脸上的“小丑妆”全抹了个干净。

“娘的,不就祭个秋收吗,又不是过万圣节,化个妆搞得难看死了,还装作神圣的样子,真不知道那些负责祭祀的大佬们,审美观是怎么扭曲成这样的?老娘坚决要出淤泥而不染”覃凤鸣顶着自己那张脸混在祭祀的队伍里,发现有人看自己,就大大方方地给出一个野蛮女友似的眯眼甜笑,一路下来,引来一群被征服的粉丝,男女老少都有,这让我们的覃凤鸣同志的虚荣心得到了空前的满足。

祭祀开始没多久,白头苍苍的老太婆被一口浓痰卡得厥了过去,覃凤鸣眼见枯瘦的老太婆要倒在青古板上了,一个疾步上去接了个正着,旁边的几个老家伙急忙把太婆抬了下去,这祭祀还得继续啊,覃凤鸣扫了一眼昏黄的那卷祭文,感觉大多数字都是认识的,于是抱着助人为乐心理,接着读了起来。因为很些字不太认识,只好慢慢地念,会读的自然是没问题,不会读的读偏旁,连偏旁都不会读的就囫囵吞枣地一带而过,说起来也奇怪,老太婆这个正主读的时候祭坛下面吵闹声高低起伏,等覃凤鸣接过那卷破布后,周围还是很吵,覃凤鸣可不管那些,吸了口气,开始读祭文,只是在她开口的瞬间,正是吵闹声较小的那一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周围开始安静下来,不一会,连外围的人群也安静了下来,覃凤鸣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心里吓得要死,——难道自己犯了什么大忌?惴惴不安地读完,覃凤鸣侧头望着祭坛外高台上的镇中大佬们,几个大佬眼神一交流,最后给了覃凤鸣一个“你既然读了祭文,就把余下的事顺便一起解决。”的眼神,覃凤鸣一惊——你们还真看得起我,我只听别人说过要做些什么,这次也是第一次参加,搞砸了怎么办?大佬又一个眼神——没事,这么点小事,年年都一样,你看着办。大佬又老神在在地端起了架子,不再理会覃凤鸣。

好吧,这是你们逼我的。覃凤鸣按听来的,小心奕奕地走到放满贡品的案板前,拿了黄纸用火折子点着,烧过一半,拿了三支香,在黄纸上点燃,揖了三下,插到一只小鼎里,因为动作不熟,香差点倒下去。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不求快但求稳,生疏的动作虽然慢,但没有出错,反倒显得无比稳重。坛下的人仿佛也受到了影响,都一声不吭地注视着覃凤鸣的一举一动,气氛一时格外郑重神圣。就连覃凤鸣最后抚平宽大袖子,双手一搓,叠于腹前的动作都显得沉着而优雅。望着无数双凝神注视自己的眼睛,覃凤鸣突然有了种“天下唯我独尊”的感觉,恶搞的心理作祟,嘴角扯出一丝弧度,覃凤鸣故作无偎地扫过一圈,以耶苏救世主那样,慈祥而仁爱的目光一一与平民们对视。搞得台下的人群如圣光照顶,天降神迹般惊慌无措,不知道那个心理素质差的先双腿一软,匍匐在地,其他人不由自主地纷纷拜倒。

一个拿着糖葫芦的三岁萌娃,吃得正带劲,突然发现情况不对,幼小的心灵微微一颤,无邪的小眼睛里泪花闪闪,一付“我很怕怕”的样子,沾着糖渍的小嘴一瘪,还没嚎出声,被一双大手捂了嘴,摁在地上,人群仍然一片寂静。

多好的糖葫芦啊,就这样糟蹋了。覃凤鸣继续完成祭祀,心里对小萌娃的不幸默哀一秒。

回到康镇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换过自己的衣服,领了100文的辛苦费,刚出祭祠,就被李家姐弟搭讪。有人请吃饭,覃凤鸣大方地答应了,三人一起找了家酒楼,边吃边聊。见这李家姐弟,尤其是这姐姐,性格比较小白,所以放开心思侃大山。一顿饭吃了几个小时,这李小姐自认为与覃凤鸣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从此结交成好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