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美洲豹上餐桌(2 / 3)

加入书签

期被引进,国产名直八),后经哈飞长期努力,发展出多个型号,直-9后继续生产型,相当于sa-365n2(海豚系列最先进的型号是n3,知名的客户是美国海岸警卫队)。

现在直九已经能够国产,可是三十年过去了,海豚还是那个海豚,还是只孤独的海豚。由于西华蜜月时期的结束,西方开始实施武器禁运,汉飞公司并没有机会得到后续机型,比如这款超黄蜂的替代机型——超级美洲豹。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汉飞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直升机、轻型多用途飞机及航空发动机、直升机传动系统的研制生产基地。拥有职工过万人,资产近百亿,累计产销各类飞机1600余架。

不过在辉煌的背后,作为公司当家人的屈景文也清醒地意识到,如果现在再不居安思危,主动求变,那么再过两年,汉飞公司就会落到五米下锅的地步。

其实,这些年汉飞公司就是用直九这一款飞机在死撑,依靠军方的订单才能够维持生计。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国内在直升机领域一穷二白,加上西方的技术封锁,什么都得靠自己钻研。

好在还有只法国来的海豚,要不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弄出来个能上天的东西。海豚的民用型、警用型、军用型,汉飞几乎把海豚的各个版本开发了遍,现在实在没什么值得研究的东西了。

作为汉飞公司大主顾的军方认为海豚的起飞重量比较小,无论是以压制地面火力为己任的陆军航空兵,还是依靠甲板起飞执行反潜任务的海军航空兵,都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海豚不能超负荷完成军方既定目标,希望汉飞能够开发一种比海豚更大的机种。

可直升机这东西不是说开发就能开发出来的,哪怕你身边有实物都不一定能造地出来。八十年代从美国引进的数十架黑鹰直升机,就好端端地停在那里,可也没见哪家公司能山寨出来一只鹰,哪怕它只是只猫头鹰也好。

在国内生产是武装部队采购任何军用直升机的先决条件,时至今日,国内生产直升机还不得不依靠与国外厂商组建合资企业来完成这一目标,并将其作为自己国内直升机工业的基础。

在多方诉求下,欧洲直升机公司与汉飞公司联合研制研制一种双引擎中型运输直升机诞生了,那就是z-15,欧直公司编号ec-175。这一项目中双方以各自承担工作份额的方式,按50%对50%的投资比例为项目投资,联合研制成功后归属于各自的直升机系列。

ec-175/z-15是一种中型双发直升机,具有多任务角色的设计,它可以执行多种不同的民用任务,根据不同的构型最多能承载16名乘客。

直-15装有两台加拿大普惠公司的惠普生产的发动机,其性能良好,成熟可靠。其起飞功率约为1250kw,最大功率1140kw,瞬时(两分钟)最大功率1289kw。这些性能指标相与美军“黑鹰”直升机的t700系列发动机早期型号类似。

这也是汉飞公司与欧直共同开发这款直升机的目的之一,通过开发直-15掌握发动机技术之后,为今后汉飞生产军用中型直升机打下坚实基础。

该直升机首要设计目标是搭载油气工业的工作小组赶赴油气平台,它满足了最严格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求。它适用于长航程搜救、国土安全、紧急医疗救护等用途,还可用作商务贵宾机和公司营运机。

当然,直-15所能执行的任务也就到此为止了。处于欧盟的政策法规所限,欧直是不会让汉飞自行掌握一款适合军方使用的直升机技术的。

否则,以汉飞公司的水平,哪怕只是给欧直做nh-90直升机的外包,也能凭借人力成本这块为欧直节省一大块利润。

直-15倒不是不能改装成军用,但研发时就是一款民用机,如果要达到军方要求的话,那至少是5年之后的事情了。

现在有一份现成的蛋糕摆在屈景文面前,他哪有不吃扔掉的道理。

对方给他提供的是“超级美洲豹”mk2,是这个系列的最新型号。加强了机身框架结构,使各部分的抗坠毁强度保持一致。

采用两台涡轮轴发动机,单台连续功率为1250千瓦。30秒超紧急情况下的最大应急功率可达到1600千瓦,最大起飞重量达到11吨。

军用型能容纳29名突击队员,要人专机型可乘坐8至15名乘客,外加1名服务员;救援型可载11副担架、4个伤员及1名医护人员。

已有三十个国家购买了近千架“超级美洲豹”,印尼与西班牙也被授权可以组装。华夏军方也装备有一个中队二十架左右的同款直升机,不过由于服役时间过长,缺少零部件维护,已经不堪重负,能够正常起飞的也就只剩一半左右。

军方现在需要装备大量的重型运输直升机来满足其快速反应部队,之前只能从俄国采购米-8和米-17,国内蓝天直升机公司已经小批量组装了俄国米里公司的米-171直升机(米17的最新型号)。

但这只能作为权宜之计,一旦贪婪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