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墓中墓(3)(1 / 2)

加入书签

“线上的朋友,合吾,给看眼留门得个。”地上立着的黑衣人突然开口说话,一口地道的豫西腔调。

这黑衣人虎背熊腰、肩宽体壮,虽蒙着面,但一双环眼目光精湛,太阳穴外凸,右拳紧握、微抱于怀,两脚前后相侧,身形收腹前倾,呈含劲做袭之状,显是外家拳高手。

黑衣人跟剑鸣刚才所说的话一样,都是“春点”。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道行。旧时讨生活不易,江湖艺人也因此把他们各自行当的生意技艺,看得有如泰山之重,故不会轻传于人的。这种师徒间口言相传的教授方式,会留下各种独特的言语说辞,后来就逐步演变成一种语言讯号,也是江湖中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俗称“春点”,也称黑话切口。“春点”常为江湖人士所知道,外行人自是看不明了的,这也是保护其行业生意的一种策略。有句江湖老话说道:能给十吊钱,不把艺来传;宁给一锭金,不给一句‘春’。

剑鸣的这些“春点”可都是跟老刘头学得的,当时只觉的好玩,也没怎么太过用心,不想这次竟是给唬住了。

刚才剑鸣说的意思是:道上的朋友,把你刚抢到的财物拿出来大家分分?(就是要黑吃黑)。黑衣人则说的是:地面上的这位朋友,大家都是江湖同道,也请相互照应着留个后路,

剑鸣用枪指着黑衣人的身体摆了摆又点了几下,意思是让放下手臂,退后靠墙站住。

黑衣人见被看破了意图,也就放下右手,左手提拎着马灯照做着了,却又问道:“道兄,谁点你出来当相的?”

这是黑衣人在探问剑鸣的师从门派。盗墓作为偏门行当,历来为世人所鄙视,故其门派规矩要求甚是严厉,也特别讲究师承辈分和派别渊源,攀上个枝蔓也就彼此能给个情面的。可剑鸣哪有得什么师承门派啊!就连老刘头所教授的那些“春点”也早给忘得差不多了,遂没有应答。

黑衣人神色一凛,抬手拱拳对剑鸣和贼猴各是一礼,凝神说道:“并肩子么?也请报个万儿?”

黑衣人这可是在问自己是敌是友呢!

这盗墓本来就是于死人处掠夺,刀口上舔生活的,也常会有黑吃黑的事情发生。所以,与其说盗墓的防诈尸、尸变,不如是在防人心歹毒呢!剑鸣心中一阵暗笑,这黑衣人看来真的就认定自己是干**的活了。

两名黑衣人都有些紧张起来,蹲在棺木上的那位竟也摇晃了一下。

“招子放亮点,并肩子是有小黑驴。攒儿亮,不结梁子,只剪镖。靠山立稳,念短吧!”剑鸣声色俱厉地说道。

这话的意思是:让他们眼睛放亮些,弟兄我是有洋枪的,也明白江湖事理,不想彼此结仇,只是劫财。靠墙处给站好了,少说话。

江湖中人出来,俱是以信为本,就讲得个“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黑衣人见势弱,遂也不再说话,高提马灯站定了。

看住黑衣人,跟贼猴交过驳壳枪、互换了方位,剑鸣左手取下手电筒,右手拎着镔铁狼牙戟来到棺木前。

剑鸣用电筒光直射棺木上矮瘦黑衣人的眼睛,黑衣人微蹙双眼,眼缝中冒出两道警觉、怨恨的目光。这人背负白袍尸身蹲立在棺木竟纹丝不动,气息和缓而绵长,太阳穴微凹。看来此人不仅内功深厚,而且心思缜密、行为稳健。

剑鸣将电筒光挪向尸身。这尸身保存完好,面部皮肤白净干瘪,泛有一层浅白银色,显是尸体在入殓时被水银浸泡过的,白色的衣袍上隐约浮动着些暗黄的纹线。

剑鸣转到棺木下方照看。棺木下是用七层砖石垒起一个等长的长方形石台,上面铺有厚厚一层深褐色物质,里面夹杂着白色粉状东西,猜测应该是防潮用的松香、石灰和木炭等物品。

再看向棺木。棺身呈圆形,竟是用一段完整的楠木所做,在里面凿出一个凹形长槽以盛尸体。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是上好的棺材木料。其一般成材需要百年,而这种一米以上粗大直径的楠木则是近千年的。以一整段的千年楠木做棺木端是稀罕而奢华了。

剑鸣收起镔铁狼牙戟,戴好防尸手套,拿手电光寻往木棺内。棺内黄色锦缎铺底,上绣缀有金箔丝线,颜饰美艳如新,端是富丽堂皇。木棺右脚处,放置有一套古籍书本、一个虎型木雕、一柄饰有七彩宝石的短剑和一些铜币散钱。

古籍深蓝色布面包皮,正面鎏金印烫有楷体《孙子兵法》字样,品相完好;虎型木雕是与此前在中室铁衣尸棺木内寻得的一模一样,显然就是一对沉香木了;短剑剑鞘用蟒皮做成,所饰七彩宝石在光照下熠熠生辉,均呈上好品色,剑鞘些微有些开裂,破裂处莹莹闪出几丝寒光。

装好这几件器物,剑鸣绕过棺木上蹲着的精瘦黑衣人来到棺木前端。先拿电筒照看了一下正靠墙立着的黑衣壮汉,相互静默地盯看了一会,剑鸣这才转身在棺木左上位处寻看了。

棺内左角部竟也摆放着一部古本书籍。拿出照看,却是蓝色绒面封皮包装、滚边镶金装饰,正面烫金印有《论语》篆书字形。剑鸣暗想,宋朝首任宰相赵普曾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