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蛛丝马迹(4 / 5)

加入书签

句,日后能有用得着为兄之处,为兄必全力以赴。”

楚铮道:“那倒不必,只是眼前有一事还请方世兄帮忙。”

方中诚忙道:“五公子请讲,只要方某能做的,绝不推辞。”

楚铮道:“这京中有个万花楼方世兄想必也知道的,三哥楚原在此处有个红颜知己,离京前曾托小弟对她加以照顾。既然是兄长之命,小弟也不好推脱,只是最近听说你们方家对万花楼打压甚紧,这万花楼是那女子立身之处,还请方世兄手下留情。”

方中诚笑道:“既然是五公子为他们说话,里面又有三公子的人,小事一桩,为兄回去后就命那些下人不要再为难万花楼。”

楚铮抱拳道:“那就多谢方世兄了。”

方中诚口中应允,心里却有些怀疑。方家刁难万花楼由来已久,若真是那楚原之事,离京前为何不亲自对自己说,还要楚铮来转告?楚方两家和解后,楚原和他不打不相识,虽不过几天,私下交情已经不错。莫非是楚铮他自身之事,却托楚原之名?

不过想到这五公子可能是自己同道中人,方中诚心里一松,暗想这就好办多了,于是走上一步,轻声说道:“这万花楼虽是京城四大青楼之一,但里面姑娘大都斯文秀气,去此处的都是些老成之人。五公子不知何时有空,你我到飘香阁一聚,那里女子性情豪放泼辣,大公子和三公子也通常去此处饮酒作乐。”

楚铮怦然心动,不过一想吴安然就在一旁,忙道:“方兄此言差矣,自古红颜祸水,小弟尚未成年,又怎可去那烟花柳巷之处?若是贪恋美色而荒废了学业,岂不是有违先贤圣人的教诲?”

方中诚见楚铮嘴上说得义正辞严,可脸上表情却不那么坚决,一双眼睛老是瞟向旁边那人,他心中一动,向吴安然行礼道:“不知先生如何称呼?”

楚铮在一旁答道:“这位是小弟恩师吴先生。”

方中诚暗道难怪如此,口中道着景仰之辞,又向吴安然行了晚辈之礼。吴安然不敢怠慢,也还了一礼,这方公子既然答应不再为难万花楼,吴安然也算是为天魅门尽了点香火之情,便对这贵公子也是客客气气的。

楚铮想到鹰堂众执事还在议事厅等候,便不再久留,便向方中诚告辞。方中诚仍要执意相送,楚铮急中生智,道:“方世兄,小弟昨日曾听二姐说过,她与吏部侍郎崔大人家二小姐约好,今日要到她府中拜访,可这城中如此纷乱,世兄你还是去那一路看看吧,免得二姐被俗人所扰。”这话倒也不是虚言,楚欣是提及过此事,不过今晨楚夫人已吩咐过,不让她再出门了。

方中诚果然中计,无心再留在此,向吴安然和楚铮告罪一声,匆匆离去。

方中诚比他那上司赵无忌可细心多了,虽急着想去见楚欣,但仍命手下几名军士从附近车行里弄来一辆马车,并要护送二人到靖北侯府。

楚铮见方中诚走了,便摆起了架子,坚绝不让那几个士兵护送,命他们要尽守职责,赶快去搜捕凶犯。那领头的军士见楚铮执意如此,也不敢违命,只好答应了。

那车夫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头,被一群如狼似虎的军士拉了过来,不知所为何事,满脸惊慌之色。领头的那军士对这老头喝道:“把公子和先生送到靖北侯府,若你有何不周到之处,小心军爷我摘了你脑袋。”

那老头一听只是驾车,这才放下心来,连声应是。

那军士向楚铮和吴安然行了一礼,道:“五公子,吴先生,二位请走好,车钱小的已经付过了。”

楚铮见那老头面带不平之色,哪像收了车钱的样子,也不说破,向众人道别后与吴安然一起上了车,向靖北侯府驶去。

拐过一个路口,楚铮探出头道:“老人家,先不去靖北侯府,你载我们到马鸣巷。”那老头见禁卫军的人也对这二人极为恭谨,不敢有违,忙转过马头驶向马鸣巷。

车厢内顿时沉寂下来,楚铮和吴安然两人对视一眼,都觉得有些尴尬。这么多年来,师徒二人之间还是首次有了芥蒂,虽说楚铮已认错在先,但两人还是有些不自然。

那几个军士大概比较心急,挑来的这辆马车模样虽光鲜,但坐起来却颠簸个不停。吴安然听着车轮的吱吱声响,目光有些茫然。

忽闻楚铮开口问道:“那人可是我圣门中人?”

吴安然向楚铮望去,见楚铮看着自己,那原本稚气的面庞上已颇有几分老成。

楚铮见吴安然并不回答,也不着急,自顾自地说下去:“刺杀梁上允对京城无论哪方都无好处,朝中有识之士如方才那方中诚也都看出来了。既然非我大赵国人所为,那就很容易判断出是何方指使。东吴历来偏安一隅,与世无争;南齐方遭新败,自顾不暇;唯有西秦一直对我朝虎视眈眈。如今论国力,大赵已太平数十年,而西秦则方经内乱,赵应在秦之上。论将领,我大赵也是名将辈出,郭怀郭大人等人绝不在西秦薛方仲之下。只不过这些年来赵国君臣内争不休,一直无力对外。家父到了朝中后,整个朝堂逐步稳定下来,三大世家成联盟之势,当今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