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建京风云(52)(2 / 3)

加入书签

扶她起来坐到自己的身边,掏出明黄的绣帕给她抹泪,“哭什么?皇祖母又没说不信你之言,你这傻孩子。”看到李安熙努力要止住泪却忍不住打呃的样子,心更为柔软了几分,“你父王与你大姐的事情,哀家自有定夺,这事情不到你管,知道了吗?”

“安熙能有今天都是大姐疼爱的结果,皇祖母,大姐不是会做出那种事的人,请您一定要信臣孙……”李安熙大胆地仗着隆禧太后的宠爱再度拉着她的袖子求情道。

隆禧太后定定地看了她半晌,天家之中骨肉亲情是极淡薄的,她虽说一直认为李安熙单纯,但那是相对而言的,现在看到她明知自己不高兴仍要求情的举动让她的心一震,抚摸了一下她的脸庞,“安熙,哀家不能给你保证,但是,你姐姐是哀家的孙女,哀家也不会让人随便就往她头上扣屎盘子。”

忠王府里面李盛基住的院子书房里面,父女二人分立而坐,话语中都有几分火药味。

最后,李盛基无奈地道:“凰熙,你到底是怎么想的?给你老父亲透透底好不好?我迟早有一天要被你气死。”

李凰熙看了眼父亲那似无奈的举动,嘴角一勾不再卖关子,“父王,你又何必这么着急,此事在女儿的预料当中。”

那些个破绽泄露出去也是她有意而为之,只是梁家没有出手,靖王那派似乎也没有搀和,到头来却让一个名不叫经传的小御史将此事捅了出来,真正让她看不透的就是这里,那个在幕后主使的人会是谁呢?不过不管是谁都好,要借此事打击忠王府那就真的叫天人说梦了。

李盛基窝着火看她,不过看到她胸有成竹,他也放下心来,只能板着脸道:“此事你可要给我兜圆了。”

李凰熙正儿八经地点点头,“父王放心,若真出了事女儿一力承担,绝不会祸及父王。”父亲的自私自利又不是第一次见到了,这就是她没有与他相商的原因所在。

半柱香过去后,她推门而出的时候,看到正回府的大哥在院外走来走去,遂上前拍拍他的肩道:“大哥,怎么在这儿?”

李茴目光冰冷地朝李盛基的书房努了努眼,低声道:“父王为难你了?”

“这倒没有。”李凰熙笑着摇摇头,拉着大哥就走出这院子,“我让你准备的东西都备齐了吗?”

“都妥当了。”李茴点点头,然后又有几分心疼地道:“这可是一笔大数目啊,真有几分舍不得。”

李凰熙笑了笑,踮起脚尖轻拍他的肩,“有何舍不得的?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翌日,天一亮皇帝的口谕就到了忠王府,要忠王携女上早朝,李盛基这才急忙着人朝李凰熙的院子而去,要她赶紧换好衣裳,好长一段时间后,他方才携着坐上软轿的李凰熙往皇宫而去。

府里的动静还是惊动了孙抚芳,抚着肚子披上外衣坐在椅子里,许嬷嬷见了忙上前道,“王妃,不会有事的,我今儿个早上听到喜鹊枝头叫,是个好意头呢。”

“真的?”孙抚芳蹙紧眉头道。

“老奴哪敢相瞒,郡主又不是第一次上殿,王妃这心是白忧了,依老奴所见赶紧到床上再歇会儿,不然待会儿小世子来请安,王妃又要不得歇息了。”许嬷嬷劝道,李芫最近倒是乖了不少,天天都一大早地来请安,似乎长进了些许。

孙抚芳这才稍稍安心,只是再怎样也没有睡意,没听到女儿安然地从宫里回来,她如何都放心不下。

一抹阳光照在明黄的琉璃瓦上份外的夺人眼球,李盛基将女儿安置在偏殿就离去了,李凰熙却是安静地坐在那儿品着茶水等候。没一会儿,殿里的一处隐门被人推开,她一看,忙跪地相迎,果然,这皇祖母对她还是比较宽厚的,眉眼悄悄感激地看了眼容公公,刚才上的杏仁茶时,她就知道皇祖母会在早朝前先见见她。

隆禧太后定定地看了眼孙女,这个孙女为了推广甘薯倒是不遗余力,连这样极端的法子也用了出来,手一抬示意她起身,指了指旁边的位置让她坐下。

李凰熙斜斜而坐,在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的时候,祖孙两人有了一次深入的交流,最后,隆禧太后还是颇满意地起身,在离开时还刻意回头看了她一眼,“丫头,你倒是很有自信哀家会答允你所请?”

“皇祖母,当有新鲜事物出现时总会受到质疑与猜忌,臣孙只想着不能白费心机,所以有时候即使极端了一些也好过让人将来有机会嫁祸栽赃。”

隆禧太后的眼里闪过爱才之光,嘴角往上一提,方才到前方正殿去上早朝。

早朝一如每天必定升起的太阳那般,有起有伏,今天的早朝一开始,隆禧太后先是任任命了一番人事,着萧太尉领兵出征支援前线与北魏的战事,这个举动让一向安逸于享乐的朝臣都大大吃惊。

他们没想到与北魏的战事如此吃紧,连萧太尉都要领兵出征,各种表情都有,但在萧太尉出现朗声应下后,众人这才纷纷重新装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这会儿,没人有太多的心思关注那两起弹劾案,在关乎战争的面前,这样的事情简直微不足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