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入门(1 / 2)
罗隐对于大唐未来的担忧,此刻犹如杞人忧天一般,没有人会在意。安伯也只是讶然了一下,便放下了,整个奇石山庄,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再说,这些军国大事都是朝堂上那些五鼎食的相公们该考虑的事,自家升斗小民还是喂饱肚子的重要。
罗隐虽然对于大唐的未来很担忧,但现在自己一员白身,操得哪份子心?放下这些忧虑,罗隐开始朝着自己规划的方向走去。
王夫子的离开,让罗隐有些叹息,失去了这样的一位良师,对于罗隐来说,真是遗憾,不过,王夫子进京赶考,追求仕途,自己又怎能阻拦?
王夫子对于罗隐来说,就是是一个领路人,将罗隐带进了这个玄幻的大唐世界。如今王夫子远去,罗隐感到了一种悲伤,这种离别,让罗隐突然明白了,古人为何对于离别总是伤怀?前世,地球的交通发达,让距离成为了一种美,但在今生,离别可真的就是别了,很有可能,亲朋一旦离别,就成了永别,这如何不让人悲伤?
罗隐看着王夫子送给自己的这副字帖,心中却是满满的,这是王夫子临写的咏鹅诗,开篇有序,罗隐吾徒,年长十二,天资勃发,一首咏鹅,犹如雏凤清鸣,震惊世人。夫子不惑之年,有幸开蒙此儿,甚是欣慰,至此隆冬之时,北上长安,寄望金榜,望佳徒奋发,早日唱名东华门外,天下传名。
王夫子的这段序文,让罗隐很是感动,对于此次春闱,王夫子看来是势在必得,如此豪情,让罗隐惭愧,自己怎能虚度时光呢?
罗隐放下这些杂事,开始将心思转移到学业上来,此刻的罗隐,在琴棋书画方面,书法略有所成,绘画才是刚刚入门,至于琴棋,却是一窍不通。不过,尺短寸长,对于琴棋之道,罗隐知道,这不是自己的长处,所以,罗隐只是点到为止,略懂即可,但对于书画,罗隐可是要准备好好地下一番功夫。
自古以来,书画对于文人来说,这是出家旅行的必备技能,你要是出门说自己不懂书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文人。罗隐整理了一下心情,开始继续练习书法,在获得了水过留痕的神通后,罗隐开始期待王夫子说的第二个书法神通——运笔如飞。
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运笔如飞绝对是一个实用的神通,尤其是对想要出则为将的文人来说,在战场上,有了运笔如飞,那绝对是如虎添翼,所以,罗隐对于运笔如飞这个神通,很是期待。
枫叶,经过霜打之后,一片片犹如染上了鲜血一般,美得惊人。罗隐在桌子上摆好枫叶,磨好墨水,拿起毛笔蘸了一下,开始在枫叶上练字。枫叶不同于沙地,也不同于溪水,更不同于纸张,尤其是经过霜打的枫叶,表面光滑之极,这让写字成为了一种困难。
在这光滑的枫叶上写字,你必须要顺着叶面,每次下笔都要一次完成,若有停顿,这个字便坏了,这让罗隐必须全神贯注,将才气注满字体之中,不能浪费。
一个时辰过后,罗隐放下笔,深深地呼出一口气,这种练字方法还真是不容易啊。不过,罗隐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要是自己在枫叶上练字成功的话,那笔速绝对要比现在快上一倍,这让罗隐对于运笔如飞的神通越发地渴望起来。
这个冬天,罗隐窝在家中,除了习字之外,便是画画,对于画画,罗隐的进步倒是很快,至少第一步,画的像,罗隐现在便做到了。这其实也是得自于前世几何画图的基础,至少在罗隐看来,前世几何画图的基础,让自己在画的像这方面沾了很大的优势。
现在,罗隐画出的画,至少让奇石山庄的人看来,很是赞不绝口。安伯看到罗隐的画,就赞不绝口道。
“公子,你画的这只鹅,真是像啊。”
这种赞美,让罗隐既欣慰,又叹息。敖鸾对于罗隐的情绪很了解,看着罗隐的画,皱眉道。
“罗隐,你的画就像是复制一般,太过于死板了,没有一丝意象,让人感觉不到一丝神韵和灵动的味道,就好像就是死物一般。”
对于敖鸾的评价,罗隐打心里很赞同,但是对于接下来如何进步,却又没什么好的办法。
对于罗隐的苦恼,敖鸾倒是给出了一个办法。
“罗隐,你的画太过于条条框框了,刻板之极,没有什么个性,就像是木偶一般。你现在可以试着抛弃你之前那种条条框框,从头再来。”
敖鸾的这番话,让罗隐一阵思考,心中似乎明白了些许,现在自己的画就像是工业图纸一般,毫无生气,缺乏意趣。既然如此,何不抛开这一切?这让罗隐想到了另外的一种绘画方法。
水彩画,水彩画是运用水调和透明颜料来作画,这种绘画方法可以产生类似于丹青的效果,这让罗隐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水彩画来跨入丹青之门。
接下来的时光,敖鸾便惊奇地发现,罗隐运用水调和透明颜料的这种绘画方法,是如此得新奇,让敖鸾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想不到罗隐居然可以想出这样的一种绘画方法,实在是惊人。
随着罗隐绘画技巧的进步,水彩画的干湿技巧开始在罗隐的手中融合,这种干湿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