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唐婉(2 / 2)
回答很干脆,这让罗元一脸落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好好的一个大唐,怎么就成了这样呢?”
对于罗元的疑问,罗隐倒是很清楚,很简单,当今大家起了倦怠和享乐之心,再说,当今天下,圣人一家独大,皇权和民权不显,这对雄心勃勃的大家来说,实在是一种苦闷。既然不能大展宏图,那还不如沉溺享乐,这才是事情的根源。
“这么说,那刘豹就越发地猖狂了。”
唐婉倒是说出了另外的一个关键问题,此刻的大唐外重内轻,边军强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母亲大人,大唐之祸在于朝堂,而这祸端起源必是边军,这其中,刘豹是最大的可能。”
“嗯,确实是,刘豹身兼三地节度使,又是蛮胡,真是可怕。可大家如此英明之人,怎么会犯下这样的错误呢?”
唐婉的不解,罗隐倒是清楚,想了一会道。
“内有百家争斗,圣人在上,外有蛮胡窥伺,大妖蠢蠢,当今大家这是不想再耗费心神,平衡这内外之道。更何况,在大家的心里,未尝没有借刀杀人之意。”
“借刀杀人?什么意思?”
罗隐看着唐婉,从一旁的包袱中掏出《左传》,放到桌子上道。
“自古以来,圣人和皇权都是相对的,皇权借助于圣人而获得天下,但这也将皇权置于圣人之下,天子一说就是明证。何为天?天道也,而掌握天道的就是圣人,这样一来,圣人也可以说是天。皇帝即为天子,那怎么能反抗上天呢?既然不能反抗上天,那就不能反抗圣人,如此一来,皇帝也就只是圣人的代言人而已。百家争斗,争得就是这个代言人,可没有人愿意只做一个代言人,任何一个想有作为的皇帝,都会天然地站在圣人的对立面。只是单独只靠皇权,那绝无胜算,联合民权,却只能相平衡,如此一来,那就只有引入外力,借助蛮胡和大妖来摧毁圣人的统治。秦汉有匈奴,隋唐有突厥,这是必然之事,再说,那五胡乱华,却是对圣人的一个有力打击,让佛教大兴,武夫崛起,这都是明证。当今大家,作为一个雄主,当然也想有一番作为,大封昭武九姓,融合蛮胡,设立边军,就是想要与圣人一争,可惜,圣人也不会坐以待毙,实行科举之道,这对于皇权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也让大家心灰意冷。”
罗隐说到这里,罗元和唐婉一脸的落寞,没想到罗隐对于天下大势是如此的了然于胸,这真是奇葩。但也让罗元更加地担心了,罗隐此时不去长安,只是因为这是一场必输的争斗,去之无益,可要是有些许希望呢,以罗隐的性格,怎么会袖手旁观呢?
唐婉却是眼睛一亮,对罗隐说道。
“隐儿,看来你是早有打算,这样就好。既然这次争斗王夫子一方必败,你还是趋吉避凶的好,这长安咱就不去了。”
唐婉的话语让罗隐哭笑不得,喝了一口茶,这才缓缓说道。
“母亲大人,王夫子是我的启蒙老师,我若不去长安,对于王夫子来说,我是不仁,对于大唐来说,我是不义,如此不仁不义之事,我如何可以做?”
罗隐此话一出,让唐婉和罗元脸色一变,世事已经如此艰难,难道隐儿要一意孤行自寻死路吗?
“这怎么行?”
唐婉的疑问让罗隐站了起来,看着外面的天空道。
“母亲大人,这长安我是一定要去,可至于是什么时候要去,那就有得商量了。”
“如何商量?”
罗元急切地问道。
“王夫子身陷囹圄之时,就我去长安之时。”
“隐儿,王夫子若身陷囹圄,你去长安这不正好让人家抓个正着吗?”
罗元的话让罗隐笑了起来,这笑荣很是洒脱,让罗元和唐婉一呆,不知罗隐为何发笑?
“父亲大人,吾辈读书人,学的是圣贤文章,做的是仁义之事,行的是大道之路,怎能违背本心而龟缩不前呢?”
“这、这如何是好?”
罗元一声叹息,却让一旁的唐婉振奋道。
“好一个违背本心,好一个龟缩不前!吾儿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如此无畏,有何惧之?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此刻当是有所为之时,怎能因为灾祸而不为呢?”
“谢谢母亲大人!”
罗隐向着唐婉一揖到地,对于唐婉,罗隐有一种敬佩,这种敬佩不是来自于对长辈的敬佩,而是来自于对唐婉身上那种豪气的敬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