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七教(2 / 3)
事当作没发生过吗?”
杜洵一脸惋惜地看着罗隐,叹气道。
“晚了。”
“晚了?”
“对,就是晚了。当年我们杜家能够得到这幅画和这块顽石,那是因为之前这颗顽石上面显示的是——遇杜则存。”
杜洵的答案让罗隐知道自己摊上大事了,对于这种未知的恐怖,罗隐向来都是敬谢不敏的,这种未知,在罗隐看来,自己这副小胳膊小腿的,根本承受不起。现在,罗隐中头彩了,惹上大麻烦了。
“杜伯父,你们杜家研究了上千年,都没研究出个子丑寅卯来,到了小子的手里,能有什么结果?”
罗隐现在是死活都不想替杜家顶缸,可惜,这件事由不得罗隐。杜洵一脸的不舍,过了好一会才说道。
“鹅公子,或许这就是天意,或许我们杜家一开始就错了。也许到了鹅公子的手里,这个千年之谜就会被解开,这对于我们杜家来说,也算是了解了一件心愿。”
说到这里,杜洵将这幅画和这块顽石交到了罗隐的手上,这一刻,罗隐很清楚地感觉到,整个杜家都松了一口气,看起来这幅画和这块顽石对杜家来说真的是一件负担。可现在,这副负担转交到了罗隐的手上,罗隐开始觉得沉重起来,冥冥之中,罗隐觉得有些事情开始发生变化了。
接下来的宴席,很诡异,罗隐是一副心思重重的模样,杜家众人则是有些不好意思,将这样的一个负担转给了罗隐,这实在是有些不合道义,但这是天意,人力怎能改变?
罗隐此刻对杜家有些不爽,匆匆地吃下几口饭菜,便告辞离开了,只是步伐有些沉重。
看着罗隐有些沉重的背影,杜仁不忍道。
“叔父,这样做好吗?”
杜洵看着天空中的明月,叹息道。
“天意难为啊,更何况,鹅公子非常人也。”
“父亲大人,我们这么做总归是有些不仗义。”
杜寿这个时候没有了一丝戏虐的意思,说出来的话让人很难受,一旁的杜鹤看了杜寿一眼,无奈道。
“天意如此,我们又能怎么办?再说,这大唐要变天了。”
杜鹤的话让杜寿无话可说,只能摇了摇头,起身离开了,杜仁一看杜寿离开了,也跟着起身离席了。整个宴席上只剩下了杜洵和杜鹤两人,这气氛有些落寞。
“父亲大人,如此做,有违我杜家的门风啊。”
杜洵没有回答,只是一脸严肃,过了好一会儿才道。
“鹤儿,你可知道,这一千五百多年前,商周之际发生过什么?”
杜洵的问题让杜鹤一愣,不知道杜洵在说什么,摇了摇头道。
“父亲大人,难道商周之际真的发生过那些传说之事?”
杜鹤的疑问让杜洵苦笑了起来,笑得好辛酸。
“武王伐纣?呵呵,这和当今天下可真像啊。”
杜洵的笑语让杜鹤觉得这其中一定不简单,自古以来,史书说国事,但也记载神事。孔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他在作《春秋》之时,也记载了神明之事,这很奇怪。后世文人以孔子为先师,都学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认为神明只是神通而已。可真正有所成的文人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另外的一部历史,那就是来自于民间传说的历史,也是神魔鬼怪的历史。
“父亲大人,难道这世间真的像传说中的一样?”
杜洵看了杜鹤一眼,想了好一会才说道。
“鹤儿,既然天下已经到了大乱之时,那有些事情你还是早点知道的好。我们杜家历来传承,这世间分为人道、阐儒、截魔、释佛、圣火、白莲、萨满七教,这天下,一直以来都是在人道、阐儒、截魔之间相争,但自从释教西来之后,这个天下就又多了一个真正的角力者。”
杜洵的这番话信息量太大,让杜鹤一时呆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
“父亲大人,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些?人道,只有道教,哪有人教啊?阐儒,我只知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这阐教从何而来?释佛,佛教倒是有,可这释教是何物?截魔,圣火,白莲,萨满,这些是何物?”
杜洵看着杜鹤一脸震惊的模样,便知道这个话题对杜鹤来说,太过于匪夷所思。
“鹤儿,你没听说过,并不代表他们就不存在。先说萨满,除了我华夏子民,那蛮胡之种大多信仰的都是自然之灵,比如北方那些胡人大多信奉狼神,这就是萨满教。白莲,看起来和佛教似乎有关联,但白莲教信奉的是血海枯干,白莲花开,和佛教根本不同,只修今生,不修来世。圣火乃是域外之教,中土少见,但你看那西域胡人,崇尚烈火,信奉无限光明,此即圣火教。至于截魔,其实很常见,百家争鸣,除了道教、儒教之外,可以说其他流派都是魔教。”
“魔教?”
“对,比如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医家,农家等等,都可以说是魔教。”
“父亲大人,这被掩盖的历史居然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