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老将行(1 / 2)
罗隐突然似乎意识到了什么,龙象谷在这个玄幻的大唐世界中,是一道让人不愿揭起的伤疤。整个大唐,可以说,在龙象谷之战后,开始从全面进攻转入到了重点进攻,而吐蕃自从龙象谷之战后,成了一把顶在大唐咽喉上的匕首。占据了龙象谷之后,吐蕃就可以居高临下,随时发起进攻,直逼长安,这就像是大唐初年,突厥占领河套之后,整个长安都暴露在突厥的马蹄之下,这种状况真是让人痛心啊。
想到了这里,罗隐似乎明白了,宁直这个老狐狸为何身上的那股军人味道是如此得浓。龙象谷之战,可以说大唐一方完败,这一战唯一的亮点就是驻守在龙象谷的步伍校尉宁不曲,以千人兵力死死地抵挡住了吐蕃的万人骑兵,为大唐军队的后撤保留住了唯一的退路,也避免了大唐在通天河一战中全军覆没的悲剧。悲催的是,通天河一战后,所有的将领全部都被处置,没想到龙象谷宁不曲居然隐居在宜县,这实在是太出乎罗隐的意料。当然,像宁直这样的校尉,在大唐的军队中有无数个,作为一名战败的校尉,实在是让人记不起,若不是罗隐熟知本朝的史书,也不会知道宁不曲这个以千人兵力死抗吐蕃万人骑兵的步伍校尉。壮哉!宁不曲!壮哉!龙象谷!
罗隐神情的变化让在座的众人一愣,不知道鹅公子怎么会神色大变,宁直正要开口,却没想到罗隐站了起来,拿起酒杯,走到宁直面前,一口饮尽,大声道。
“小子这杯酒先敬宁伯,没想到宁伯居然是龙象谷宁不曲,实在是让小子惊讶。”
罗隐这句话让众人脸色一变,尤其是宁直,直直地盯着罗隐,缓缓地说道。
“你怎么知道的?”
宁直的这句话让罗隐笑了,只是这笑容有些辛酸。
“伏波将军马援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想来龙象谷宁不曲也不愿老死在床上。”
说到这里,罗隐悲愤不已,走到亭边,仰望苍天,开口长啸道。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苍茫古木连深巷,寥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罗隐这首石破天惊的《老将行》,犹如惊雷一闪,天地变色,只见罗隐浑身才气翻涌,似乎不能盛放,就要溢出一般。霎那间,胸中勇气翻腾,直冲天门,顿时,罗隐整个人犹如一名无所畏惧的勇士一般,直面天崩地陷。
“这是勇气凝形,好一个鹅公子!”
宁直双眼圆睁,一身血气散逸,整个湖水开始激荡,散发出来的丝丝战意就像是凝固了一般。这一刻,宁直就像是一座安稳不动的大山,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无敌气势。
这番变故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宁直拿起酒壶,汩汩入口,一抹嘴角,厉声道。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好,罗小子,你果然甚合老夫脾性!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谁说廉颇老矣?龙象谷宁不曲岂是死于床榻之流?”
宁直须发怒张,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拿起鸡腿,走到罗隐身旁,随着罗隐的目光,看向远方,似乎要将这天地看穿。
“罗小子,你看到了什么?”
宁直的发问让罗隐收回目光,任由浑身凝聚如血烟般的勇气直冲云霄,似乎在向天地无言地抗争。
“宁伯,我在看此刻的塞外,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副景象?这从北方吹来的风,似乎让我听到马蹄滚滚弓弦紧绷的声音,好一个狼烟四起的魔像!”
罗隐的话让宁伯手一抖,差点将手中的酒壶给丢到了湖水里,这让宁伯眼睛一瞪,不满道。
“你小子就会唬人,如此大唐盛世,塞外胡种不值一提。”
“是吗?若是整个大唐都如宁伯这样想,我似乎再次看到了五胡乱中华的惨象。”
罗隐这话让宁直扭过头盯着罗隐的双眼,却看到罗隐一脸的恻隐,这让宁直知道,罗小子还真是慈悲心肠。
“罗小子,你这么说,我倒想听听,这结论你是如何得来的?”
罗隐苦笑了一声,似乎看到了满目的尸横遍野,悲伧道。
“李崇俭此人还有几分权术,若是李崇俭出了意外,让王忠掌握了朝堂大权,那整个天下,还有谁可以阻挡这场惨剧?”
宁直眼睛一瞪,怒声道。
“李崇俭这奸臣最善弄权,你小子怎么还说他的好?王忠这个小人,虽然除了会溜须拍马之外没有任何才能,但不管怎么说,王忠总比李崇俭这个黑心黑肠的家伙要好得多。”
宁直的话让罗隐笑得更苦涩了,这就是整个大唐对李崇俭和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