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白莲(1 / 2)

加入书签

恶龙这个意外,让罗隐心绪不定,禅隐这光头临走时说的话,让罗隐耿耿于怀。

“恶龙一出,真龙隐没,天下将是群魔乱舞之时,而打开这个封印的就是鹅公子你。”

禅隐这番说辞让罗隐直想骂娘,什么叫打开这个封印的就是我?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天下乱与不乱,这是大唐天子的责任,怎么到最后我成了开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这还有没有道理可讲?

罗隐直接遁走,回到东山小居,脑海中却是那飞龙在天的景象,这可是真正的巨龙啊。和敖鸾完全不一样,罗隐见到的敖鸾都是人形,哪有这龙形这么震撼?难不成这天子还真是真龙不成?

罗隐摇了摇头,拿起桌子上的《左传》,翻到了《神将于虢之莘》这一章。《左传》的这一章明确地记载了神灵降世,罗隐看着这章史书记载,再对比自己一脚踢出的巨龙,这让罗隐觉得这个世界果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

《左传》记载,国之将兴,明神降之,监其德也;将亡,神又降之,观其恶也。依罗隐看来,自己一脚踢出的恶龙,就是亡国之兆,更何况,《左传》明确地说道,国将兴,听其民;将亡,听其神。神,聪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当今大家,推崇道教,崇拜神明,而又不理朝政,任用奸佞,这如何不是亡国之兆?

如此看来,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大唐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关头,更何况,恶狼环伺,这天下如何不乱?只是自己该怎么办?好好的一个大唐盛世,到了如今这个地步,如何不令人扼腕?

罗隐此刻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旁观者,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人一步步地走向灭亡,却无能无力,这种悲哀让人无奈、叹息啊。长安,看来自己一定要去看看了,看看这盛世长安的最后一抹繁花,这是如何地令人悲伤啊?

放下这些心思,罗隐合上《左传》,心头一阵翻滚,一本《左传》,写尽春秋之事,让人赞叹,让人叹息。只是后人却依然重蹈覆辙,天下兴亡依然逃不出天道之手,如今这大唐,似乎又到了灭亡之时。和罗隐前世的记忆不同,当今的大唐比前世自己所知道的那个大唐,形势更加危矣。

天下七教,似乎家家都在摩拳擦掌,等待着大唐分崩离析,一争高下。从禅隐的口中,罗隐得知,佛门自从大唐初年,经太宗之手,进入吐蕃后,便极力地同化吐蕃,最终在吐蕃形成佛门密教,此刻正借助着吐蕃的军事实力,对大唐磨刀霍霍。其实,吐蕃佛门还不是罗隐最担心的,大唐最精锐的西军,现在被白衣大食牵制在天山一线,圣火教随之北上,已经成了回鹘的国教,此刻也正对长安虎视眈眈。而刘豹此胡儿,信奉长生天,以白狼神后裔自居,崇奉萨满教,是此刻隐藏在大唐身下最致命的毒箭。大唐的朝堂之上,道儒两教相争,同时又联合起来压制佛魔二门,而在民间,白莲兴起,真空家乡无当老母,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种种谶语四下传播。更何况,当初武周女皇自称弥勒化身,这让升斗小民犹如飞蛾扑火一般,纷纷加入白莲教,期待黑暗过去,光明到来,这天下若不乱,那才奇怪呢?

整个大唐内忧外患,再加上当今大家沉溺享乐,不理朝政,若是李崇俭这个还算是有些手段的奸相一旦被除去,这大好的河山立刻就要陷入飘摇之中。罗隐回想着大室山顶那脱劫而出的恶龙,要是如禅隐所说,这恶龙出世,必要搅得天下不安,这倒让罗隐想不出,在自己的记忆中有何人与这恶龙相似?

罗隐坐在庭院之中,抬头望着晴朗的夜空,心绪却飘到了长安。近来,长安的局势越发地严峻起来,李崇俭、王忠和李贵妃这个铁三角一旦达成妥协,联手起来,太子一方根本就不是对手,王夫子看来难逃牢狱之灾了。这样一来,自己必须选择好时机,去长安一趟,将王夫子营救出来。这一去,危险重重,让罗隐没想到的是,禅隐这个光头居然给了自己一个援手——那就是去百花庵拜见百色师太,这倒是让罗隐没想到的,禅隐这个光头居然会如此做?要知道自己对禅隐可没有什么好感。

罗隐双眼望着星空,那一闪一闪的星星似乎在昭示着什么,在罗隐看来,若是这个玄幻的大唐是一个神魔的世界,那天上这一闪一闪的星星上面,当然是神灵的居所了。这让罗隐起了心思,传说月亮上住着嫦娥,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真的?

罗隐现在对这个玄幻的大唐世界,是越来越搞不清楚了,手中的画帕,飞走的恶龙,井下的敖鸾,眼前的大白和小白,这一个个玄幻的存在都让罗隐知道,这不是自己熟悉的那个世界。可是眼前这即将发生的一幕幕,又让罗隐觉得,这个玄幻的大唐和前世自己所知道的那个大唐没什么区别。

神魔,妖怪,法宝,灵兽,这种种一切让罗隐心底中那最原始的**开始如杂草般疯长。九天之上,到底有什么存在?那传说中的飞升之地——地仙界,是否真的存在?还有那天上仙境,极乐净土,域外魔界,是不是真的?这一切一切都让罗隐觉得自己是如此的渺小。

罗隐正在胡思乱想,却没想到一个媚惑的声音传来。

“鹅公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