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死局(1 / 3)

加入书签

曾鱼带来的消息让罗隐不得不感叹世事变幻莫测,罗隐原来的计划是准备在东山小居苦读几年,等到自己有了进士的才气后,开始游览这大好河山,广交天下俊才,等到名望传天下之时,挟此天下所望,一朝进京,金榜题名,这才是罗隐所向往的生活。可现在,一句悲哉,王夫子!叹哉,鹅公子!就让罗隐不得不出山,这可真是造化弄人。

从东山小居回到宜县,罗隐将这番变故一说,罗元的脸色顿时凝重起来,想了一会道。

“隐儿,王夫子现在身陷囹圄,你作为弟子不能不去营救王夫子,只是长安城内水深龙多,错综复杂,你还须谨慎行事。”

罗隐看着罗云,一脸苦涩。

“父亲大人,到了这个时候,孩儿还如何谨慎行事?大家这是搂草打兔子,王夫子是撞到了枪口上,怎么看都是个死局?”

罗隐的话让罗元一愣,看了看一旁的唐婉,不知该说什么。唐婉却是眼睛一瞪,没好气地说道。

“既然你都说是个死局了,那你还去干什么?”

唐婉的话让罗隐脸色上的苦涩更重了,无奈道。

“母亲大人,孩儿也想过,既然王夫子都说了不让孩儿去长安,那孩儿就当不知道这件事,随他去吧。可孩儿想来想去,过不了心里的这一关,王夫子是我的老师,现在老师因为社稷之事而身陷囹圄,作为弟子怎能在此刻不顾仁义之道而故作不知呢?更何况,大家是摆明了要杀鸡儆猴,我要是不去长安,王夫子必死矣。”

“可你要是去了,那王忠和李崇俭会放过你吗?现在王忠已经放出话来,你要是敢去长安,他就让你们师徒二人杀身成仁啊。”

罗元一脸的焦虑,这事情到了现在,似乎无法收场了。

“父亲大人,孩儿此次要是不去长安,对苍生是不仁,对王夫子是不义啊,如此不仁不义之事,孩儿不敢让父亲大人和母亲大人蒙羞啊。”

罗隐说到这里,罗元无话可说了,唐婉脸色一肃,沉声道。

“何须作此女儿状?孟子说,舍生取义,吾儿怎能为了一己之命而舍却大义呢?”

“母亲大人教训的是,孩儿不敢忘却仁义之事。前有夫子之行,后有大人之语,孩儿只能不孝了。”

“吾儿勿要如此,人生在世,若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苟活于世,还有何道义可言?”

“孩儿明白,此去长安,必不让前贤专美,也不让后辈耻笑。”

“好!这才是曲项向天歌的鹅公子!吾儿不须担忧后事,娘亲今生有你,足矣。”

唐婉的话让罗隐知道,这个看似豪气的女子,其实也有着柔情似水的一面。直到今日,罗隐才从心里面觉得自己的娘亲是如此的让人敬佩,有这样的娘亲,真乃三生有幸。

宁府,此刻一片愁云,没想到长安居然生出如此一番变故,更让人忧虑的是,鹅公子居然也被卷了进去,这可如何是好?

“父亲大人,鹅公子明日就要西去长安了,我们要怎么办?”

宁节的问话让宁直一直皱着的眉头又紧了一丝,脸色凝重道。

“怎么办?当然是站在鹅公子的一边。我们宁家已经是败将之家,说不定很快又要加上一条通敌之家,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可怕的?不就是王忠、李崇俭吗?有什么可怕的?”

“父亲大人,那王邦彦可是说了,明日必将与鹅公子同行。这看似同行,实则监押,而且这王邦彦已经放出话来,倒要看看宜县有几个硬脖子的?这不是摆明了要秋后算账吗?”

宁直瞪了宁节一眼,怒声道。

“这天下难道都成了软骨头的吗?老夫不信!长安传颂悲哉,王夫子!叹哉,鹅公子!这是为何?再说,鹅公子都不怕死,难道老夫这个败将就怕死不成?”

宁节看着怒气满面的宁直,知道自己再劝也没用了,随即扭头看向宁中则道。

“小妹,你怎么看?”

宁中则神色坚定,眼睛一亮道。

“父亲大人,儿要去长安。”

宁中则一开口就让宁节大惊,大哥去了辽东,这小妹要去长安,这都怎么了?个个都觉得自己脖子硬吗?

宁直看着宁中则的眼睛,过了一会,点头道。

“好!中则,你且快马加鞭,先行一步,去长安找你皇甫伯伯,就说龙象谷宁不曲拜访,你皇甫伯伯就明白了。”

“诺,父亲大人,儿这就走。”

宁中则说完,头也不回地向外走去,很快,一阵马蹄声响起,这让宁节叹气道。

“父亲大人,何必呢?”

宁直脸色一肃,重声道。

“自从龙象谷一战后,我宁不曲的腰一直弯着,但从今日起,老夫这腰不想弯了。老夫倒想看看,这天下是不是已经没有了一丝骨气?是不是都成了李崇俭和王忠的爪牙?”

宁节看着此刻的宁直,觉得自己有点不认识自己的父亲了,从来没想过,父亲大人还有如此威严的一面。此刻的宁直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