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58)(2 / 2)
战胜敌人发挥出了实际上的重大作用,而进献这种欺诈谋略的人就应该得到奖赏,舍弃眼前的实际战场情势却谈论战争之后的不确定性做法,这就是不讲求实际作战效能的做法。
至于在城濮之战中楚国的战败,还有一种颇有市场的因果报应说法,那就是因为楚国在公元前641年与讲求仁义的宋襄公会盟时违反了不准带兵的约定埋伏士兵擒住了宋襄公,楚国原本就被认为是不讲礼仪和仁慈的蛮夷之邦,而这一次楚王对中原诸侯国的不仁之举则为其在日后的战败埋下了伏笔。这实在是一种张冠李戴和根本不相关联的逻辑,按照韩非子的话来说,眼前的战场失败会招致国家灭亡,但是为了仁义的名声却放弃促成眼前战胜敌人的做法而去思考用不仁之举战胜敌人之后的事情,这就难免杞人忧天和牵强附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