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觅得商机(2 / 3)
儿只是好奇而已,并,并没有怀疑胜哥哥的意思,还,还望胜哥哥莫要生气。”平静下来心绪的刘冬儿,见到李胜涨红了脸,旋即又羞愧地垂下了头去,揉搓着自己的一双芊芊玉手,忙不迭嗫嚅着解释起来。
待刘冬儿一想到自己服用了李胜所开药方子里药材熬制的汤药后,睡上了一觉,也就两个时辰的光景,自己的风寒病就基本上无大碍算是痊愈了。而她两日来所服用的汤药,却是一点儿都不管用,自我感觉到不仅没有减轻病情,反而还有加重的迹象。若是,今日李胜没有赶来开了药方的话,恐怕这病情一时半会儿还真是好不了。不仅如此,病情若是越发严重的话,就连她的性命都要堪忧了。
更让刘冬儿感到气人的是,她二哥刘亮喂她吃汤药时,说这个药方子是他花费了十两银子请了长安城内一个远近闻名的郎中给开的。一个后来被验证对于治疗风寒病毫无用处的药方子,那个被人们奉为“神医”的郎中竟然张口就要十两银子的天价。
要知道十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一个大户人家的家丁一个月的工钱也不过是三五钱银子,他若是想攒下十两银子的话,需要一文钱都不能动,尚得有个三四年呢。
此时此刻,已经是气愤不已的刘冬儿,想到自己儿时的一个玩伴儿,就是因为生了一场风寒病,因为家里没有银钱买药,不出三日的功夫就病死掉了。
回忆起这段对于孩童时代的她来说刻骨铭心的悲惨往事,刘冬儿不免悲从中来,轻叹了一口气,暗自忧心忡忡道:天底下每天都会有成百上千的人患上这个风寒病,由于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倒是感染了风寒病的人因为无钱医治,或者是医治无效而丢掉性命的,应该是大有人才。
既然,胜哥哥为我开的这个药方子如此管用和见效,倒不如在武周国内民间散布一下这个药方子,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能够让武周国的黎民百姓们都记住这个药方子的话,以后说不定自己或者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再感染了风寒病,那就可以派上用场,大有用处了。只是按方抓药,也不费几个钱的。
思忖至此,暗自拿定了主意后,刘冬儿便挑了挑眉毛,挺了挺胸脯,轻咬了几下红唇,缓缓地裂开小嘴,用试探的语气对李胜说道:“胜哥哥,你为冬儿开的这个药方子,对于风寒病见效这么快,如此管用。据冬儿所闻,在人的一生中,会感染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风寒病,不在少数感染了风寒病的人,有的因为无钱医治,有的因为医治无效而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胜哥哥你就发发善心,慈悲为怀,把这个药方子贡献出去……”
听到这里后,让李胜眼前一亮,大感刘冬儿所言极是,自己信手拈来的那个治疗感冒发烧的药方子,在当世人来说还是无人知晓的。而且,据在他个人在前世生活了三十几年的经验来看,这三十多个年头,除了从呱呱坠地到他还不记事的小兄年纪之间患了多少次感冒发烧外,自打他五岁开始有了记忆,直到在他穿越来到了武周国之前,这将近三十个年头里,他几乎每年至少有三四次感冒发烧。
要知道李胜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健身房锻炼一番的,六块腹肌彰显着他强壮的身体,身体的免疫力、抵抗力自然没的说,杠杠的。连一个身强体壮的大男人每年都要患上四五次的感冒发烧,更何况身体素质差了他好几个档次的儿童、妇女和老人了呢。在生活医疗发达世界里的后代人都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医疗条件更为落后的古代了。
托着下巴做沉思状的李胜,暗自心道:既然,古代人生个感冒发烧医治不好的话,就有可能导致丢掉自己的性命。那么,我若是依照这个药方子上的药材,加上自己略懂一些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加工出无数颗牛黄丸的话。若是先不计算成本的话,一颗牛黄丸售价一文钱,我若是一天之内生产出几万颗的话,那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一天之内就可以生产制造出几万颗牛黄丸的话,一个月就是上百万颗,一年就是上千万颗,十年就是上亿颗。再加上,生产药丸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作坊规模也不断扩大,假以时日,日积月累,生产制造出来的药丸数量简直是难以想象了。
既然,药丸大批量的被生产制造出来,加上价钱便宜,药效又起效很快。并且,感冒发烧每个人两三个月说不定就要感染一回,武周国内怎么着也得有个几千万的人口。说不定,到时候还会供不应求呢。
“冬儿妹妹,多亏你提醒我,不然的话,我就要错失一个大好的商机了。”思忖了片刻后的李胜,大喜过望之下,打断了刘冬儿的话后,伸出自己的一双有力的大手,紧紧地拥抱着刘冬儿柔若无骨、软绵无力的娇嫩身躯,喜滋滋地说道:“冬儿妹妹,你提的这个主意真是太好了。既然,我开的这个药方子对你说的那个风寒病这么管用,我当然是希望咱们武周国的人们,尤其像咱们一样贫穷的黎民百姓都在自己感染上风寒病时,都能够用上价钱公道、见效又快的良药。冬儿妹妹,你看这样可好,咱们与你大哥二哥合计一下,弄个制药的工场,低价卖给需要之人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