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游步云南途中见闻.第一...(2 / 2)
四散玩耍去了。晚上八点多。村民都散了。各自回家。我选择个小长条凳子半坐半躺着。在此到天明。好继续行路。这之前善良的村民送给我几个馒头。水和新刨回来的花生。还有两位施主真诚的想请我到他们家里住宿。都被我坚持婉言回绝了。一个游方僧人。不好步入俗家留宿打扰大众的。有施主说。为什么不到寺院挂单呢。我是还没受具足戒的小沙弥。小沙弥住山住茅棚总是容易被人误解或不理解。别人问起我也只能以出家菩萨戒半分沙弥自称。不敢惊扰各处寺院常住。怕误人视听。古德有云。“宁搅三江水。不搅道人心“。为避免无心之过。只云水之间觅快活。云水无心亦无这许多是法非法的分别。但陪我逍遥自在解脱。
一天的行路。不知不觉的很容易就到了清晨。极度辛劳后。但能合眼朦胧就很轻安香甜。早上三点多醒来。看看周围依然漆黑一片。想。待到天明吧。好尝试下第一次托钵的滋味。对于我这是个很大的心理调整。还是小孩子时。就很明确自己的性格。万事不求人的倔强。从不愿接人送给的好吃的食物。觉得这样接受很难堪很没面子。虽然也很想吃。从不白拿别人的东西。记得小的时候。大概六七岁的样子。只有一次领着别人家的孩子偷过自己家的瓜。只为好玩。可从不敢偷别人家的。因为父亲当时是生产队队长。小时父母常说的话。不可以拿人家的东西。生产队有个打场的场院。秋收时场院南濠沟里堆满了葵花子。别人家的孩子不时去抓几把偷吃。我们家的孩子不可以。甚至连到场院玩耍都不可以。回家来被父亲知道了是要被踢的。从小感染这样的教育。所以到别的小伙伴家玩耍时。他们给好吃的东西。我把手放到身后攥得紧紧的。从不接受。这样的心理一直伴我成长。最后悔的一次。在吉林上中学时。去同学小胖家中玩。小胖的妹妹曹艳娜也与我们同班。她拿一串葡萄让我吃。我说什么也不肯。还急着往外跑。她拉我也没拉住。现在想来还不时地有些。汗。不会圆满的处理面对。一种小事被我严重化。也不给人面子。这是个极端心理!不好。下面分享另一种极端。也不可取。若无缘学习圣贤教育。人生处世就总落两边的极端。承受悔盖的折磨!
在农村。当时的年代。幼儿教育跟不上。哪里有幼儿园让你学习。仁义礼让。知耻。道德。全凭着父母的影响。多数孩子都任随各自前生习气任意自然成长。然人性虽说本善。虚妄贪心所熏染成就的习气。或多或少的存于每个人心中。当时农村常有这样的现象。秋天庄稼快要成熟了。有些人自己家种的包谷舍不得掰。总偷偷摸摸的到别人家的包谷地掰嫩包谷占这小小的便宜。小孩子世界里也风传这样的习气。夏末秋初也是瓜果成熟的季节。也成熟了小孩子偷瓜的游戏。三三俩俩。去爬别人家的瓜地。胆子大的孩子。每每得呈。他父母家人亦或也称赞能干。孩子不熊(熊:东北方言。有懦弱胆小的意思。对老实听话孩子的贬义称呼)可之后的结果呢。这拨孩子逐渐长大了。由小时偷瓜游戏开始。大些时偷别人家的钱财。车辆。等等成了习惯。最终埋葬了自己的一生。不能踏实好好工作创业生活。游手好闲。好吃懒作。最终败掉了家产丢失了人格。失去了众信。这样的孩子的人生就越发活得狭窄憋屈艰难。佛陀在地藏经上告诉我们。“偷盗者。贫穷下贱报“。这样的孩子最终无一例外的走到了死胡同里。扭曲的心灵折磨着自己痛苦不堪。他不会用正常人的心去生活。生遭王难牢狱。死堕自己用错心行建设的地狱。好不可怜。愚痴贪欲怎么能教育自己及自己的后代。过光明幸福的人生呢。
回到万军寨。说等到了天明。整理好背包到万军寨西面的村子。尝试着第一次托钵。鼓起勇气。走了六七家询问。施主。有胜菜剩饭能施舍些吗。回答都是相同的一句话。还没做饭呢。我也皆以相同的一句话回复。呃!阿弥陀佛。好的。谢谢。一条胡同走到尽头了。还没托到。想。在这里宿世无舍缘。不托了。转身向回走。这时一女施主叫住了我。师父。这里有些膜你拿去吃吧。阿弥陀佛。谢谢施主的施舍。吉祥因一定结吉祥果。我要三个就够了。她满满提来一大包给我。我拿出饭盒拿了三个馒头装进去。施主又强塞给我一个。加上昨天的两个。这一天的斋饭就有着落了。那女施主转身把剩下的馒头送回去了。不一会出来手里拿些零钱给我。让我路上买水喝。我拒绝了。有了馒头就很好了。水没了再托。谢谢您。善因一定结善果。再见。阿弥陀佛。
这托钵也无甚难处。只看自己宿世是否善心施舍过。若不修福业。佛教有半偈经典名言说:“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不修福业。挨饿绝对避免不了。莫怪施主不慈悲。只怪宿世不修舍。观果知因。我还不错。宿世没那么恶劣。第一次托钵成功。信心倍增。大步向楼观镇马召镇方向走去。
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