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头条,以及少年人的...(2 / 3)

加入书签

,贝泽高中以73:72逆转取胜。未来之星乔·史密斯虽豪取27分16篮板的大号两双,但伤愈复出的阿伦·艾弗森却狂砍36分并传出致命一球率领球队最终获胜……

这则简讯……还真是简短啊。

陈扬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依然没有从中找出属于自己的一丝痕迹。

说好的赞美呢?

媒体最常用的“单骑救主”、“一剑封喉”这些霸气到爆的词汇我怎么一个都没找到?

拜托,我可是投进了绝杀耶!

雷迪克这家伙……是骗人的吧?

陈扬忍不住叹了口气。

不过如果不是华约正好今天解散的话,这则简讯肯定会再扩容一两百个单词吧?至少,应该会略微提一下自己的名字?

陈扬有些自我安慰地想。

唉,这就是传说中的“nogoodluck”吧。

用唐人街里那些人的话怎么说来着?

行衰运,我命歹啊……

他在心中哀怨了几分钟,忽然又感觉有些好笑。

我是不是……在哪里想错了?

我拼命训练、拼命打好球,只是为了上报纸吗?

或者说我内心中真正喜欢的到底是镁光灯和鲜花,还是篮球这项运动本身?

这些疑问句在陈扬的脑海里并没有停留多久,很快他就得出了答案。

要拒绝虚荣这个诱惑很难。观众的认同和赞美当然令人陶醉,但我打篮球可不仅仅是因为欢呼和掌声。

对于前者我当然不会抗拒,但也绝不会为此停留。

想通这一点,陈扬将报纸往桌上随手一扔,快步走进了洗漱间。

这些看上去很光鲜的东西,只是成功路上好看的点缀而已。

……

其实事实正如陈扬所想的那样,当48小时以后,人们从华约解散最初的惊喜或者惊恐中走出来以后,终于有弗吉尼亚的媒体人回想起了这场发生在6月里最后一天的比赛。

身为地方性媒体,他们当然不会把目光一直焦距在某个世界性的政治事件上面——他们只负责第一时间的跟风报道,至于后续跟踪、分析和评论?对不起,那是CNN和BBC们的事情了——我们可没那个闲钱和工夫!

最先出手的是一家汉普顿的地方电视台。

周三晚间7点,一个名叫HP-TV的汉普顿地方台在他们制作的《赛场之上》篮球栏目里浓墨重彩的点评了这场重量级热身赛。

他们认为这是一场已经达到锦标赛对抗级别的“热身”。

在栏目里,受邀而来的嘉宾们评论的焦点都不约而同地落在了三个人的身上。

号称弗吉尼亚州第一高中生球员的乔·史密斯、王者归来的贝泽王牌、去年的新人王23号阿伦·艾弗森,以及……投进绝杀球的新丁陈扬。

在6月30日的这场比赛里,陈扬横空出世,帮助贝泽高中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击败了马里这样冠军级别的强队。

他在史密斯面前投进的那个绝杀进球被反复播放,一次次让大家惊讶于他的冷静与果敢。

甚至有嘉宾认为他导演了这场逆转。

“……当贝泽落后17分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观看5分钟垃圾时间的准备。但是陈用他无与伦比的效率瞬间将他的球队从失败边缘拉了回来!这是我今年所看过最激动人心的高中比赛!堪称伟大的五分钟,我想他会成为一个明星!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不是一场淘汰赛!”

当然也少不了质疑者。

“一场比赛说明不了什么。哪怕在NBA,饮水机球员忽然抽风拯救球队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可这并不代表这一场比赛过后他就是全明星了。”

不过再怎么质疑,在电视节目上那些嘉宾也不会口无遮拦拿肤色说事。这毕竟是在上电视,他们最多也就是摆出一副惊讶的表情:“哇哦,这男孩真的是亚裔(华裔)吗?”

做为一个地区性的电视节目,《赛场之上》的收视率并不算高,影响力也比较有限,但在汉普顿地区依然有着相当可观的受众。所以在这个平淡无奇的夜晚,这些观众终于第一次通过电视机看见了这个黄皮肤的新面孔。

他们有欣赏,也有质疑。

但欣赏也好,质疑也罢,人们的视线都无法绕过他。这意味着陈扬这颗埋没在沙砾里的中国黄珍珠,第一次在大众的眼中闪现出令人难以忽视的光芒。

……

陈扬对他的初次荧屏体验一无所知,贝泽的学生宿舍里并没有奢侈到安装电视的地步。

所以他依然同往常一样在抬眼升起之前就起床,就像是一个上足了发条的时钟。

在篮球这条道路上,他有足够多的动力。荣耀系统中天赋技能的存在让他的球技在这一个月来以一种狂飙的态势突飞猛进。他喜欢这种统治球场的感觉,而截至到昨天晚上,他发现自己……又升级了。

打败马里高中不但让陈扬完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