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四章 月下(1 / 2)

加入书签

萧琰虽说要回河西,却也不是说走说走,她刚从乌古斯回来,总要多陪娘亲一段时间,否则立时走了她也舍不得。再者,她还要先递信问问父亲,这个时候回家是不是合适了当然信中不能这样说,而是告诉父亲她准备归家,正在确定返程的吉日,父亲一看就明白了。

次日是萧琰的生辰她真实的出生日期是七月十七,按大唐过生的风俗,要和生育自己的母亲共吃一碗长寿面,她前十九年都没有和亲娘吃这碗长寿面,今年当然不可能错过,她赶在七月十七前返回大唐也是这个意思。

今年的七月十七萧琰满二十岁,按世家规矩,女子若不嫁便要如男子般担起家族责任,此谓“女成丁”,要如男子般行冠礼但萧琰在萧氏宗谱上的出生日期是二月十七,真要行冠礼就是明年二月了,七月的生辰只是过生辰,所以萧琰没有赶回萧家。

萧琰和母亲一起下厨做了两碗长寿面。生辰和母亲一起吃寿面的风俗据说是从高宗皇帝传下来的,当年明宗生高宗时年纪已大,生产颇有些艰险,高宗说自己的生辰就是母亲的受苦日,所以这位陛下每年的生辰都不办圣寿节,而是在太庙的厨房亲自做两碗长寿面,端到明宗的庙里,一碗祭祀母亲,一碗自用高宗在位五十年,五十年皆如此。萧琰喜欢高宗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位陛下事母至孝。萧琰觉得自己做面还是比高宗强的,她给母亲拉出的这根长寿面又细又长又匀称,光看就很有食欲好吧,她一个洞真境大圆满跟一个融合境比内气操控精细,真没什么好得意的,她给母亲奉上这碗长寿面时还忍不住笑。

“笑什么”李翊浵笑看女儿。

萧琰笑嘻嘻道:“我觉得我给阿娘做的这碗面应该比高宗陛下做的漂亮一点。”李翊浵噗声笑,“嗯是漂亮一点。”萧琰又郑重道:“不过,明宗皇帝吃到这碗面的心情一定是和阿娘一样开心啊。”

李翊浵笑得眉眼弯弯,柔声说道:“是,阿娘很开心。记得我三岁生辰时,阿爹抱着我说,我家神佑这一辈子都是有大福气的。”她眼中溢着柔光,“我当然有大福气,我这一生最大的福气有三个:一是有阿爹;二是有裴悰;三是有你我亲爱的女儿。”

萧琰内心柔软如绵,看着阿娘眼中的莹莹泪光,喉头也有点哽咽,一种温暖又强烈的幸福感像泉水一样汩汩涌出,瞬间溢满了她的心扉,“阿娘”我会让您一生都有福气。

她上前抱了一下母亲,在母亲脸上亲了一下,口里笑嘻嘻的说着趣话:“您这样说,不怕大哥二哥吃醋揍我呀。”

李翊浵咯咯笑,“这怕什么,你看你阿娘我,从小道:“萧悦之,你真明白我。”

“你放心,我永远会是我。”她眉间朗朗,目光湛湛,如秋水映着长天,博远、浩渺,无限的悠远。

她上前一步,伸手按在萧琰肩上,明湛的眸子凝视她,说道:“你如此的好,我怎么舍得不爱你。”

萧琰刚绽出的欢喜被一箭射穿。

她无言的看着她。

李毓祯说道:“阿父阿母的心意我知道,他们不想我在感情上受伤,这是父母爱重子女的心意。但是,”她微笑说道,“若因为畏惧受伤就止步,这如何是我。”她薄凉的声音柔和,却让人感到蕴含的坚定意志,“萧悦之,我永远是我。”

爱与不爱,是我自己的意志,不在于别人,也不在于你。

“萧悦之,以后不要再说希望我不爱的话。”

“我爱你,是我的意志。”

“以后,我若不爱你,也必定是我的意志。”

萧琰看着她的眼睛,识海中波潮涌动,那是一种感动,也是一种明悟,感动的是李毓祯对她自己认识得如此明澈,也是如此坚定的坚持她自己的意志,无论未来迎来的是喜还是悲,都坚定的走着自己的路,明悟的是她错了,李毓祯不是受感情羁绊,而是迎着情路的荆棘毅然前进。

萧琰说了一声,“好。”声音有些梗阻。

那是感动和明悟还有欢喜的情感冲荡所致。

真好。

李毓祯永远是李毓祯。

与这天空,与这星河相辉映的李毓祯。

“真可惜,”她声音恢复了朗朗,笑道,“不能与你畅饮。只能喝茶了。”

李毓祯笑道:“那么,欠你一坛酒。”

“好,记得。”

两人对视一笑,眉间朗朗如月。

千里之外的贺州,三人对坐月下饮茶。

萧琮清俊的眉眼在月下愈发显得温润如玉,声音里带着些遗憾道:“清猗不在贺州多留些时日”

沈清猗依然穿着薄青色的道袍,在月下显得纤细单薄,清冷的眉眼也愈发出尘,淡静的声音说道:“再不回,药殿那边要催了。”

萧琮犹豫了一下,说道:“阿琰应该要回贺州了,清猗不见一见她”萧琰从乌古斯回到长安后就写了封信给家里,说她已经回长安了,如果长安没有任务,近期应该回家里。

沈清猗的眸子微凝,但转瞬就恢复如常,清冷的声音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