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常识6(2 / 3)
王同名,有图谋不轨之意,因此请求皇上以“寓意偕窃”的罪名处罚他们。这件事的结局如何虽不得而知,但有一位叫“龙凤祥”的人确实因名字取得太出格而被发配到新疆伊犁。再如宋高宗刚刚定都杭州(古代钱唐、临安)时,见宰相举荐上来一个叫“钱唐休”的人,认为此人的名字充满晦气(从字面上看,“钱唐休”有“建都钱唐的南宋王朝亡国罢休”之意),坚决不同意让他担任官职。同样,明朝举人孙日恭虽才学出众,但终因名字重新组合后有“暴”之意而遭人指控。此外,清朝参加科考的范鸣琼和王国钧两人,也因姓名分别有“万民穷”、“亡国君”之谐音而遭到与先朝孙日恭一样的结局。上述这些虽都是别人无事生非,但也无不由名字而起。因此,我们可以更加确信,拥有一个好名字就显得十分地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来给刚刚出世的小宝宝取一个既好听又意义深远的好名字呢?
首先,要考虑所取的名字要具有书写和念的双重功能,这种名字的易写易读要求,也正是我们所讲的取名用字的首要原则。我们所讲的名字要便于书写,主要包含两方面含义,即便于孩子书写和便于别人书写。众所周知,在孩子将要识文学字的时候,首先要认识和学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在这一时候,一个笔画简单而又容易记住的名字显然会对他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他也许学习二三遍便可掌握。反之,如果他的名字笔画较多而且不容易记住,那么就容易造成对学习失去信心,认为自己连名字都不会写是一种无能。殊不知,这正是父母或其他取名字的人给他造成的麻烦。同样,当孩子长大后走向社会的时候,他的名字要经常在社会上使用和书写,一个写起来简单,读起来方便的名字也许会给他在社会上的立足带来许多好的机会。反之,书写麻烦而又难读的名字就可能使他失去一些好的机会。有些人在取名时为了显示自己学识渊博有教养,往往选用一些笔画较多且不易让人认识的字作名字。如近代有伴较有名气的文人,给自己取名,号,名号6字共有176个笔画,可谓是我国历代人名笔画之最。其实,这一名字说穿了也很简单,用常用的简化字去写,不过是粗、凿凿龛,其中除“”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罕见姓氏以外,“”都是早已被废弃的“粗”二字的异体字,纯属玩弄文字游戏。因此,人名作为人际交往的符号,应该让人一看就明、一写就会。一个好的名字,既与己方便,也与别人方便,应尽量避免使用笔画较多、常人不识的生僻字,使别人见了不认识,该读时不读不行,读了又出差错,无形中增加了别人的麻烦。
其次,我们取名用字的含义要明朗,意思是要通俗易懂,让人一看便知是什么含议,但绝不是说取名用字要粗俗不堪。如我们为孩子取名“秀儿”,意思是希望孩子长得秀气可人,将来树立一个稳重端庄的淑女形象。又如为孩子取名“魏坚”,是希望孩子将来做一个有魄力、有坚强意志的人。这些都是较好的名字。如果为孩子取名“富强”、“宏发”、“兰英”、“丽花”等虽也有一定的意义,但就目前看不免有些俗气。又例如我国古今的一些名人,不仅为人类社会作出了贡献,而且他们的名字也大多寓意深刻、简单明快。如白居易、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有“洞泽东方”之意,反映了取名人对他所寄予的深厚期望。
第三,读音应铿锵洪亮。一个人取了名字,首先是被呼唤的,其次才是被书写记录。我国被用作人名的汉字,在读音上有声、韵、调三个基本要素。在声调上,汉字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形式,取名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声调相同的字,以免平直呆极,缺乏动感。相反,在名字中使用不同声调的字,让他们错杂相同,就可能产生悦耳动听、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像这种情况,有时两字名中表现得还不突出,如李益、王昂,无论怎么叫还不显得特别别扭,但到三字名中,如果取名荀庆卿、孟子居、颜延年,读起来就不那么顺口了。加上我国在长期的语言交往中,形成较为固定的心理定势,语言中相近的两个字可用同一声调,三个字时,就一定要在声调上发生一些我国的语言习惯。在取名时注意用字读音声调的同时,还要注意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名字中的声母、韵母搭配不当,读起来让人有一种绕口的感觉。如有位名叫郦忆其的人,他的名字读起来就很拗口。又如颜一烟这一名字,名中的“颜”和“烟”读音相同,仅是声调不同,尽管两字之间有“一”隔开,但读起来仍有些不顺口。
第四,字形搭配要和谐。字形作为组成名字的基本元素,并不像含义和声音那么重要,但如果在取名时不注意字形的搭配,也会使名字缺乏美感。我国的姓氏在笔画上有繁简不一之别,少者一两画,多者几十画。名字写出来是让人看的,一个搭配和谐的名字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反之,一个繁简不一、笔画多少相差极大的名字则有可能使人在审美上造成倾斜,破坏人名所应有的整体协调性。具体说来,在姓氏笔画较少的人取名时,应尽量选取一些笔画较少的字。如姓丁的人取名丁仲明、丁向杰,看上去要比丁荫霖、丁崇德更美观。姓李的人取名李一飞、李正东,也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