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浮华背后女儿心(1 / 3)

加入书签

南怀真带来的顾正武即将成为北梁驸马的消息,几乎令蔡继知绝处逢生,然而他随后又用一句话,便浇灭了蔡继知满腔的兴奋。

“这件事只是我们的细作从梁朝内传回来的初步消息,还未经证实,而且梁人至今没有动静,顾中郎也群无踪影,究竟是不是事实,还需要进一步查证。”

南怀真嘴上虽然说着这件事无法肯定,但空穴未必来风,看他的表情,对此事也保持着半信半疑的态度。

唯有蔡继知,对这件事根本不会多做任何思量,只有顾正武成了梁超的驸马,才能让他之前所编造的一切谎言都成为事实,所以他不假思索的说到:“既然细作们能把消息传回来,那多半就是**不离十了,如何,这下大家相信我说的话了吧?那顾正武根本就是个叛徒……”

“你闭嘴!”原本还神色颓然的顾铭义突然发怒了,满头银发根根倒立,指着蔡继知恶狠狠的说到:“我儿对大陈赤胆忠心,一片丹心,可堪日月,我决不允许你如此诬蔑他!”

“诬蔑?”蔡继知不屑的冷笑到:“他都要做梁皇的驸马了,这还叫诬蔑?顾大人,我看你是做贼心虚,口不择言了吧!”

顾铭义还想回骂,却被走进来的南怀真打断,南怀真按了按他的肩膀,对蔡继知说到:“顾中郎的下落,至今还没有人知道,所以你老子说得对,这件事谁是谁非,先别急着下定论。不过有件事我倒是想问问,从沁阳回来的那群士兵,人人都拿了一百两银子的巨款,敢问蔡大人,这是个什么名目?”

他说的蔡大人,自然不会是指蔡继知,所以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目光已经转向了蔡循。

蔡循目光一凛,眼中隐隐闪过一丝不安,但他历经宦海多年,自然不会轻易露出破绽,闻言只是惊讶的反问到:“镇国公何出此言,什么一百两,为何我从来没听说过?”

南怀真嘴角翘起一丝玩味的弧线,朗声说到:“既然不是蔡大人下令分发的抚恤,那便是有人私自出钱收买士兵了?蔡大人,在我朝私下收买朝廷军士,该以何罪论处?”

蔡循整个瞳孔缩成了一条细线,而旁边的蔡继知额头上则渗出黄豆大小的冷汗,另一边的穆建良,更是浑身如筛糠一般,抖个不停。

这笔钱,正是他们用来收买那些均州士兵的封口费!

为了咬定顾正武的叛国之罪,把自己身上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蔡家这次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一千多名从江北撤回来的士兵,每人一百两,那可是十万两白花花的银钱,就连蔡循,也感到阵阵肉痛呢。

可怎么也没想到,南怀真竟然知道了这件事,如果让他顺藤摸瓜的查下去,岂不是有很大的机会查到自己头上?

正如南怀真所说,在陈朝,私下出钱给军队的士兵,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是以叛乱罪论处,那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啊!

蔡家父子这下完全无法保持镇定了,两人的身子都出现了轻微的晃动,这是心虚的征兆,若不是有满朝的朝臣数百双眼睛盯着,他们说不定已经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就在此时,原本一直闭目不语的司马承祯突然往前踏出一步,对南怀真说到:“镇国公,你误会了,那一百两银子,并非是出自太傅府,那是朝廷前些年欠下士兵们的军饷,因为考虑到大家拼尽性命打了一仗,为了鼓舞士气,所以补发给大家,这笔银子出自户部,所以你可能不知道。”

“哦?”南怀真没料到司马承祯竟然会在这种时候出头,不过他很快就想明白过来,蔡循是司马承祯最忠实的走狗,也是他控制军队最有力的的棋子,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蔡家父子陷入困境,所以这时站出来替他们解围,倒也说得过去。

可南怀真并不是那么好唬弄的人,他又提了一个问题:“既然是补发军饷,为何其他部队都没有,偏偏只有均州的士兵才发?”

司马承祯苦笑到:“镇国公,恐怕你对朝廷的财政还不是很了解,就为了补发这点儿军饷,朝廷就已经勉力难为了,哪还有那么多银两把拖欠全军的饷银都发下去?之所以先发给均州的士兵,也是因为他们立了大功,烧毁梁人的粮草,拯救了我军的主力,我想这样其他军队才不会有意见,您说是吧?”

不愧是纵横朝堂多年的老狐狸,他这番话说的合情合理,就连南怀真也无法找到破绽继续攻讦。

沉默了片刻,南怀真最后唯有点点头道:“我知道了。”

只因为司马承祯的一句话,这件事就如此不了了之,蔡家父子急忙投来感激的目光,而司马承祯则装作什么也没看见,又抱着他的朝牌飘然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任谁也没想到,一番争论之后,所有的事情突然都搁置起来,原本这是一场关于定罪的讨论,可最后除了袁狄与吴焕隆受到一些不轻不重的处罚之外,无论是蔡继知还是顾正武,都没法厘定他们的罪责,在一番争论无果之后,众人唯有解散这次自发的朝会,留待下次再讨论这个问题。

如今所有的焦点,都指向了顾正武的去向问题之上,他到底是拯救大军的英雄,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