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秦陵(2 / 5)

加入书签

种2b方法进入,触动了禁制,算是把一个脱逃的出路给堵死了,如果连**桥也完蛋了,那就是孙悟空来了,也得是等同五行山下被压的结果。”

“哦!”柳青嘟着嘴,虽然她很想跟季良在一块儿,可保护出路也的确挺重要,真要是东西到手,结果闷死在里边,那就太悲催了。

季良施法,很快确定了方向,前往骊山深处的**桥。在走之前,季良及其小心的设置了用于监控感应的装置。他给柳青解释道:“不是我小瞧那些洋鬼子,比起道行,他们还差的远,根本不懂得古华夏文化的精髓所在。像术数、周天星象、风水推衍这些,连华人自己都真髓失传,更别说外人了,所以,时间拖的稍长一点,他们肯定以为里边出了大问题,而再度派人来,你获知消息后,就要通过特殊的方法告知我,我也好有所准备,因为我担心那帮2b采用更激烈的方法。”

“哦,明白了。”

季良三人一边再度向骊山进发,一边清理足迹,同时还要布设监视中继。就像季良曾说过的,这个时代的人类在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多已经堪称神迹,所以真的没必要妄自菲薄。像这监控感应的道具,它确实是上个能量纪元的一种应用,归类为符文系列,但究其原理,跟现代的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高级的能达到卫星监控那样的水平,低级的,则像电讯网络,也是需要中继的,跟季良在另一个时空使用的灵魂磁铁、在作用上很有些雷同之处。

原本**桥就非常隐秘,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变迁,越发深埋山土,难找痕迹。季良也是确定了位置,然后一门心思的开挖,足足花费了两个日夜,才算是掘出一个供一人通过的隧洞,直抵门户。

中国划分上古、中古和近古,与国外有所争议,依《中国通史》为权威,先秦勉强算是上古,从秦皇朝确立,算是中古(外国是公元476年),在上古时期,由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能力对太古(神仙时代)的器物进行挖掘和鉴别,所以那时的器物制造技艺,属于半能半巧,能的部分,自然是太古(上个能量纪元)遗传,巧的部分,就是华夏先祖的智慧了。**桥的门户,便属于这类的典型,所以即便季良在能的方面,勉强算是因正宗而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巧的部分则是彻头彻尾的菜鸟,想要如归自家般的开这门户,那是绝无可能的。

柳青见季良站在门户前,三个多小时一动不动,仿佛这门上有什么美景值得端详,知道这是卡壳了,建议道:“要不,我们也炸?”

季良摇头,“祖宗搞出的这类东西,最忌的就是蛮干,就跟一团纠缠的乱线,耐心的解能解开,可使劲一拉,就抽死了。”

“那怎么办?鲁班?墨家?我们没有对机关擅长的呀。”

季良也确实挺为这事发愁,简单的理解,这就好比是一个老式三锁密码箱,而且是非数字的,连规则都搞不懂,要如何开?

思来想去,季良最后也只能是选择蛮干。只不过,他这个蛮干相对封土堆那边的直接开炸,还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

具体情况,同样以保险箱举例,机扣、锁件,都是被严密包裹的,季良不去开锁,而是非常有耐心的对这包裹的‘皮肤’动手。他用冰寒之力比着量侵蚀,然后再用冰凝的工具或打孔、或刮削,反正自从选择了冰系之后,以冰凝物对他来说已经是信手拈来,而且,只要能量供给充足,硬度绝对没问题。

即便是季良工具给力,能量不缺,这样的工作也是相当耗时间的,其主要原因是担心设计时,有对应破坏的机关禁制,所以不能大刀阔斧的去干,否则以凝能剑之利,寻常铁石切割开来,比之热铁入黄油也差不太多。

季良如今也算是一名合格的猎人了。耐心方面远胜常人,况且他知道那些先他一步寻幽探秘的天眼会成员,未必就真能走到他前边,指不定现在在哪一块儿进退不得正惆怅着呢,所以气沉的很稳,有这样一个态度,总算是几天下来都没捅一个娄子,而且渐渐的摸出了一些头绪和线索。

与此同时,柳青和小曼也没闲着,按照季良的指示,她们的工作也是不少,比如收拾当初掘这密道留下的痕迹,再比如收集一些物资,在密道中拓建临时洞室,以备长期居住。圣堂

季良告诉柳青,他这一走,最少也得百余天,因为光是赶周天星象的时间排序,就要花费不少时间,甚至搞不好,半年时间就得搭进去,所以两人做好长期守望的准备是必须的。

就这样过去了大约五日,季良总算是将机关体系给解剖出来了,呈现在三人眼前的,是一种类似机械钟表内部般复杂,但绝对是异样风格的一个体系,轴、杠杆、滑轮、活塞什么的都有用到,而且上古之人相当聪明,他们找不到能源做封护机关部件,就用一种油膏取代,这种油膏缓缓流动,并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一种特殊的微能量,从而较好的保护了机关部件。

“光是从这些替代品上,就能看出我们的祖先真是能耐。”季良啧啧称奇。当然,老祖宗牛逼,也是环境条件的,比如植物、动物,古时有的,近代很多都灭绝了,而没有这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