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前沿与特权(2 / 3)
的势力可不止我们一家,他们或许发展潜力、尤其是技术方面的潜力,不及我们,但他们起步较早,起始规模也较大,财力、物力都比较雄厚,所以整体实力不是我们所能比的,就算在技术方面。我们跟对方也没有拉开明显的差距,甚至某些方面是我们处于下风,比如说武器、甲胄,他们基础实力雄厚,可以获得及其稀少的变异矿石,提前拥有几十年后才能渐渐普及的优质原料,靠着原料的优势,就能弥补技术的不足,我们显然还不具备这种百万选一的条件,太奢侈了。所以说。我很愿意看到大家自信满满的样子,但如果因此而骄傲,忘却了潜在威胁,那就不太好了。”
顾青雪心中咕哝了句:“教师职业病,说教!对了,还有神秘主义。每次一提到这些潜在的强大敌人,就含糊其辞,不肯点明。非得要获得战职者以上权限资格才能查询。这种撩拨手段讨厌死了!”
其实,最后一句才是顾青雪对季良有意见的关键所在,她觉得季良云山雾罩的故弄玄虚,一点都不爽利。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行出了基地,纷纷拿出风雪滑板。然后像操控滑雪板、冲浪板那样侧站在上面,驭风雪而行。
这风雪滑板不需要什么坡度,但需要足够的冰系能量和风系能量,简单的说,就是每日下午及后夜大风雪的情况下才好用。而现在正好是风起之时。
像其他好些由‘爱迪生团队’(人们对以季良为首、姜虚、郭立为辅的应用研发团队的称呼)发明的用拼一样,薛磊等人都早已熟悉了这种代步工具,甚至也喜欢上了大风雪时赶路、风停时歇息或任务的调调。
反正有了一系列工具后,风雪中也不必担心彼此失去联络或迷失望向。
风最大的时候,这滑板一度可以达到时速150公里左右,这让体质全面优异于普通人的很多觉醒者们第一次重新感受到了速度的存在。是2012最新潮的兜风工具。为了锻炼在恶劣环境下的敌友判断及作战能力,甚至专门开发了一项类似手球的群体运动,很受欢迎。
借着风雪滑板之利,风还不是最大的时候,6人便已经抵达了辛窑子。
这辛窑子位于一处矮山上,平面面积拢共也就400米×800米那么大一片,不规则的长方形,如果说张家口到北京城是一条西北斜向的‘长廊’。那么这辛窑子就在这长廊的南沿儿位置,它的西北、西、东北、东四个方向,都是一马平川的谷地,而西、西南、南、东南则全是山,若不是天候的问题,在辛窑子设处岗哨,配个一般倍数的望远镜,就能监控一段‘长廊’,毕竟这个区域,从这边到对面山麓,也不过10公里左右的距离。
辛窑子山下就是京新高速,东北面是张家口宣化区。这次行动,季良的第一目标就是宣化区,来辛窑子避难所,算是打尖问路。
张家口08年时人口统计,就超过460万,哪怕经历了浩劫,也不至于就三五人那么少,季良之前收留的不过是张家口西面、与山西接壤的那片区域的幸存者,据他后来了解,这一地区的幸存者,主要分布在桥西区(昔日市政府所在地)以北的坝上各避难所以及山区,而此次目标的宣化区,则在最主要区域(桥西、桥东)东南面。
像这个时代的大多数避难所那样,辛窑子以冰雪筑高墙,既可以防御野怪对避难所的骚扰,又能够一定程度的抵御风寒,如今已是浩劫后18个月,工程都完成好几期了,这点从冰墙上衔接的纹理就能辨的出来,最初的冰墙才两米多高,可见早先的情况何等窘困危难。
或许是因为夏季已至的关系,辛窑子的守卫态度不错,也比较热情,当然,该缴纳的门税那是不能少的。
这种交涉事宜,自然是由薛磊去做,他过去在这一区域算是比较活跃的,近半的避难所都去过,算的上熟门熟路,钟跃虽然走过的地方更多,但这人比季良还酷,总摆个臭脸,并不适合做这种事。
“老板,我刚才问了,也就村儿南的昆仲酒吧勉强适合我们投宿,另外两家条件太差。”薛磊自然清楚,跟着季良出门,不太需要计较钱,季良再穷,也不至于在打尖住店上节省。
“嗯,你看着安排就好。”
“酒吧?怎么起这样的名字?”顾青雪比较心直口快。以前又一直被避难所当医生用,所以没有什么出门经验。
薛磊笑着解释道:“酒吧、酒馆可是猎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所,住宿、吃饭反倒是捎带事了。叫这名,你一听就知道是主要以猎人为服务目标的,寻亲访友或逃难的,一般不会光顾。”
这样一说,顾青雪就明白了,觉醒者、普通人,浩劫使得阶级成为了一种实质的存在。现代或许能喊人人平等、来自我麻醉下,但如今肯定不行了。觉醒者就是高端,是时代的宠儿,从床上到床下、从力气到智商,全面优于普通人,在受到广大普通民众拥戴的同时,也不免被敬而远之。
况且觉醒者经常跟异族、野怪接触,自身又修炼战能,对普通人而言。这就是辐射,毕竟现在能像季良那样自如控制战能、不至于自然散溢的觉醒者可谓凤毛麟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