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3(1 / 3)
书房里,圹天翔一边留心外面的动静,担心乔县长什么时候叫他,一边又聚精会神地捧着一本线装书看。相形之下,吕思鲁和吕传邦却拘谨的很。圹天翔一看他们俩这个样忙说:“县长都说了,这里的书你们俩可以随便看。开卷有益,自己动手拿吧。我也当过学生,和我就别拘着了。”
吕思鲁和吕传邦一听,连忙高兴的把书柜打开了。顿时,一股浓浓的墨香扑鼻而来。
乔梓权已飞快的看了十来页,看着看着他竟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老哥,这本书是从哪里来的?”他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声音打颤了。
魏清于是又重复了一遍,“我听田甜说,是他父亲偶然得到的,后来她父母相继离世后,就把此书传给她了。”
乔梓权双目炯炯,“你知道这本书的分量吗?这是我们的国宝啊!你们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拿出来了呢?”
乔梓权简直急了,“老哥,《红楼梦》是何样的书你不能不知道,自它问世后,一时轰动京城,纸贵洛阳。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曹雪芹先生的后几十回便失传了,究竟多少回,谁也不知道最新章节。现在留存世上的续书是四十回,可那文采、故事、线脉、章节、回目,都远远不可同日而语。据我的收藏和判断,这很可能就是原著的一个抄件,是孤本,价值何止连城啊!田甜是一个多么聪慧的孩子,她怎么会不懂呢?”
魏清含泪连忙解释,“她懂。她说,为了能把三个人救出来,她什么都舍得。”
“糊涂!”乔梓权猛的单手一拍几案,“这要是送给酒肉之徒,他们会当废纸给你烧了,事情更是别想办成;那要是到了不肖人手里,这国宝可就危险了,后辈人还能看到吗?老哥呀,自西洋人用炮舰打开我国门之后,我们丢失了多少珍宝!那教训还不够沉痛吗?”
魏清说:“你说的话我全都懂,田甜也明白这个理儿,她说不到万一不动它。我心里也不十分明朗,交到你手上,我才放心呢。”
“那也不行。”乔梓权的口气不容商量。“老哥哥,有句话我得罪了,那要是换了我,就是把这条命搭出去,也决不做这苟合之事。”
魏清这才重视了,“梓权,这本书真的这么重要?别怪我眼拙,这辈子我只研究医学书了。”
乔梓权郑重把书放回去,“魏老哥,我这样给你说吧,怎么评价这本书都不过分。你知道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吗?那只是一幅字,可太宗皇帝临死前,还惦记着把它陪葬到陵墓里去呢,更何况这样一部鸿篇巨著。”
魏清叹了一口气,“梓权,这么说我差一点儿办了一件大错事呀?要不是碰见你,那就覆水难收了。”
乔梓权这才变得高兴起来,“老哥,你坐。苍天有幸,后世有幸。”他想了想又说,“这样吧,你这些钱我要是不收下也很难让你放心,你看这样行不行?有需要花钱的地方我先替你垫上,最后咱哥俩算总账,多退少补。听我把话说完,你身边还有两个孩子,吃、住都得花钱,两手空空的怎么行呢?”
魏清坚持说:“梓权,我知道你是好心,对你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可是,事情没有这个办法的!”
“咳,什么不是人办的,咱俩开了这个头,不就有了?你别多心,明天中午你和孩子请我吃顿饭,不就什么都有了?行了,这件事就这样定了。老哥你放心,我这个县长的虎皮有时候还管用。”
魏清又问:“那……孔先生的事,就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我……”他实在是不甘心啊。
乔梓权深思了一会儿,“现在我没法回答你,等我详细问完情况,再和你说好不好?”
话至此处魏清就不能再继续问了,二人又说了一些别的话,主要是井上峪上一次武力抗粮的事,和这一年乡亲们的收成情况。一些地方乔梓权问的很仔细,听完以后他沉默了很久,脸色也难看极了。“我是没脸再见井上峪的乡亲们了。”许久,他才说出这句话。
魏清劝道:“梓权,话不能这样说,那都是催粮队那帮青皮们干的,乡亲们都骂他们是催命队。”
乔梓权摆摆手,“老哥你不用说了,用催粮队催粮,主意虽然不是我出的,但我也是点了头的,我是县长嘛。可是,谁知道竟闹成这个样。那东三峪因为催粮,加起来死了将近二十口人,大多是逼死的。其它地方也有,越是贫穷的地方闹得越凶。”
作为一个官僚,又是一个读书人,乔梓权对历史上官逼民反的事例太熟悉了。可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长清县作为山东省一百单八县之一,虽然它靠近济南城,可是辖区内大多是多山、丘陵和沟沟壑壑之贫穷地区。人多地少,山东人勤劳能干,又特别能吃苦是出了名的,然而年景不好已几乎让他们身处绝地。
乔梓权上任后虽然殚精竭虑想把一县治理好,让老百姓尽量不饿肚子,可是偏偏天公不作美,尤其在他熟悉的井上峪,竟发生了这样惨痛的事。
乔梓权缓缓说道,“如今,蒋委员长几乎倾全国之力,在江西一带剿除**和赤患。那南方自古本是产粮之地,近几年天灾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