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刘队长的调查(1 / 2)
“陈大记者,你怎么掉到井里去了?”陈虎顺着救命声寻到院子里的井旁,这井已经多年不用,最近拆迁队把他家的给水管给故意弄断了,迫不得已陈虎才又把封井的石板给掀开还自己装了个辘轳在上面。
“救命!”冰冷的水已经冻僵了陈玉琳的身体,连她发出的声音都有些颤抖。求生**让她声嘶力竭,一旦遇到生机她紧绷的神经松了下来再也抵抗不住井水寒气的侵袭。
抓紧了绳子,我把你拉上来。陈虎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落井的陈玉琳给拉上来。
被救上来的陈玉琳浑身打着哆嗦还死死抓着绳子,她的意识已经开始模糊可嘴里还微弱的喊着救命,只是她的声音却渐渐低沉。
“城南陈家?”刘队长一脸茫然,他总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但又想不起来到底在哪里听到过。
如果放在民国以前的岁月里,一般的大户都会这样叫,像什么城西王家,城东燕府,但是到了现代几乎没有这样称呼自家门号的了。
第二天一大早,刘队长便往市文化馆走去,不管大城市小城市每个城市都有文化馆这类建筑,想要找到城西陈家就必须找那些懂得海安市历史的老人们帮忙。
海安市文化馆的馆长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学究,老人不好茶不好养鸟唯一所好便是研究古玩字画再就是一些老城市的风土人情以及城市历史。
“你好啊,吴馆长,我是市刑警队的,您叫我小刘就行。”刘队长热情的打着招呼,手里还拎着一盒茶叶。
吴馆长扶了扶老花镜,细细的打量了一下刘队长,
“我这糟老头子可是好久没人来看我啦,无事不登三宝殿,是不是为了城西那案子来的啊?”
刘队长错愕了一下心想有门,这自己还没说呢人家就已经猜到了。
“吴老爷子就是料事如神,说句实话,诚西这案子是我刑侦这么多年遇到的最蹊跷的案子,不知道吴馆长有什么指点啊。”
那吴馆长也不理刘队长,一边拿这放大镜观察着一个小瓷瓶一边说道,“这种案子很早以前就发生过一起,崇祯十六年,时值明清战乱,有一件无头公案被记载在海安县志上,被称为海安县第一悬案,多少年来被那些个说书人编成了不少说书段子,具体情况跟现在报纸上报道的城西案差不多。来,你来看看。”
“县民于朱氏取草生火,于垛中察死尸一具,尸血痕遍布,四肢俱断,疑猛兽爪痕,仵作验尸得不合理之异状,尸体心不见其踪而胸外竟无损伤,时县令朱伯严百察不得其果,又一年,世祖入关,改朝为清,朱县令迁海西府尹,案遂搁置无果。”
“这朱县令也是本地有名的清官,精于查案,不过案子查了一半便被调走了,案子也搁置下来了。”吴馆长在一旁解释道。
刘队长看着这段记载百思不得其解,看这个古代案子与现在城西的案子状况相似但一样没有线索。他忙向吴馆长打听城南陈家在哪里,海安古县城有没有这么一家人。
吴馆长一边嘴里念叨着城南陈家一边翻着历代海安市的古地图。
“自古海安县里陈姓便少,如果被称为城南陈家那一定是有一定地位的家族了,所料不错应该是这一家,明末由外地迁来海安的布匹生意人,陈家人乐善好施很快便成了本地的名门望族”
“明清时期海安县的范围与现代海安市的版图相差很大,当时的城南是海安县里最繁华的地段,它的地理位置与现在海安市的城西差不多,你看这地图上的这座矮山,这正是海安公园后面的那座山,这座山形状像元宝所以被称为元宝山,当时的陈府便背着元宝山而建,这元宝山算是自古至今唯一没被改动过的海安地貌喽。”
“那这陈家现在在哪里,我总不能穿越回古代去找陈家吧。”刘队长一脸茫然,这陈家已经离他很遥远了。
“现在城西应该有不少陈姓居民吧,这个你得查查他们这些人家的家谱,没准哪家祖上便是当年全县首富的后代。”吴馆长说完就不理刘队长自顾自的研究起他手里的小瓷瓶。
刘队长瞥了一眼地图匆匆的告别了吴馆长。
“啊,你这个流氓!”陈玉琳一声尖叫忙用被子挡住了自己的身体。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竟没有穿衣服,陈玉琳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被人非礼了。
“我救你一命你还骂我流氓,我可没对你做什么哈。”陈虎一边朝火炉里添着煤一边没好气的解释道。
“那我的衣服呢,我的衣服是不是你脱得。”陈玉琳打小身子就没被男孩子碰过,她察觉到身体没什么异样,可是自己的身体被看了也是不行的。
“昨晚你都快被冻死了,我当然得把你的衣服脱掉了,你看看你现在嘴唇还发紫呢。”
“真是好心没好报,我还去给你找煤生炉子呢。”陈虎的煤是从工地上偷来的,整个冬天的煤都是他趁晚上去工地上偷来的,这炉子已经一段时间不生了,为了给陈玉琳取暖他又去工地偷偷扛了一袋子煤回来。
“砰砰砰,门响了起来,虎子,虎子开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