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少女心思(2 / 3)
城的市场则建设在城市的西北角上,毗邻最北的咸宁枋。
与原那些小城市场的混杂相比,长安城的市场则按买卖物品的不同,分为九个主要经营区域,简称为“长安九市”。
王烈他们的目的却是城市西北的铁器市场。
虽然晋室衰微,但来自各地的,尤其是西域诸国的物资,在进入国后,还是先会集在这里,再行销大晋各地。
而且,长安的九市也按照买卖物品不同分为不同里坊,分类却是极有条理。
还没等进入市场,就已经从路两边越来越多、来往不断的辎车队伍看出这市场的繁荣。
王利带众人来市场里坊,却是要为众人买些礼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北宫纯手下的西凉甲卫和那一百五十名重装骑兵体配上合适的盔甲和马铠。
王烈之前在西乡寨就答应北宫纯,到长安就先为他们这些重装步军和骑军配上盔甲,等到幽州再更换更好的,由平舒军械场研制的明光铠。
其实,所谓的明光铠,简单来说最主要的特征是胸前、背后大型圆形或椭圆形甲板,这种甲板经过打磨,在阳光下有耀眼的反光,就好像一面镜子。汉代镜子上常有“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术语,明光铠因此得名。
当然在晋时,明光铠还被称之为“明光甲”,但无论怎样,明光铠都是当时世界上综合性能最为优秀的铠甲。而王烈对明光铠的改进则是利用水车带动简单的机械设备,将前胸、后背主要防御不为,一次冲压成型,在坚固度上更胜普通明光铠一筹。
其实,晋军的甬筩袖铠加上前胸和后背的防护后,在防御上并不逊色于普通明光甲,而且大晋更有一种重铠,在护肩、护膝处都加有厚重的甲片,甚至长达臀部。
这些铠甲,在兵部的库房就有库存,可是王烈不想受制于人,而且就算兵部能批准,也要走很多程序,没有几个月都下不来,其间同样要给各级官吏好处,最后折算下来,所消耗的时间和金钱未必比自己花钱锻造节省多少。
更何况,王烈始终都抱有这样一个理念,重装兵甲,无论是骑军还是步军,始终都只能是一个补充,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合理的调度已经大量训练有素,可以根据战场形势随机应变的轻甲步军和骑军。
所以,王烈还是决定自己花钱去打造一批临时代用的铠甲。
有了这批铠甲,王烈将会在返回幽州的路上,开始不断灌输自己的理念,争取在回到幽州前,就训练出一支比较成型的重装骑步混编的甲卫。
因此,王烈让谢鲲先带他们来到铁匠铺林立的一条街道,准备在这里寻找到合适的铁匠,谢鲲虽然知道买卖兵器的里坊位置,可他毕竟是士,之前来长安,还真没来过这专卖铁器的市场。
却也只能将王烈他们带到这里,再仔细寻找合适的店铺。
这里坊说是专卖铁器,其实各种金属制品,应有尽有。从制作精美的各种金银器具,道样式粗糙的农器具,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而且,能在这里营销兵器的铁器店,至少在明面上都取得了大晋官方的允许,否则私自生产兵器,就是谋反之罪,所以在质量上也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众人直接寻了一家看似最大的铺面走了进去,只见那铺面前高挂牌匾,上书“百炼铁器坊”五个大字。
还没等走近屋子,王烈就已经能听见店铺后边工场里不断传出的敲打金属的声音,还有鼓风机的呼啸之声,甚至还有火焰的升腾燃烧声。
铺面的表面却只摆着一些寻常的农具、家庭用的铁器,以及一些士佩戴的没有什么杀伤力的佩剑,与其他铁器铺并无不同。
柜台后的掌柜一见王烈等人进来,虽然衣着普通,但相貌不凡,而且竟然随身可以携带刀和弓弩这种管制兵器,尤其是弓弩,大晋律法规定,非官方允许私自携带者以谋逆论处。
这些人敢携带兵器出行,那就只能说明他们是吃官家饭的人了。
那掌柜的犹豫了下,却是热情的迎了上去,笑眯眯道:“几位大人,赶快里边请,想买什么样的兵器,是佩剑,还是上好的劲弓?我这里的刀箭都是长安最好的货色,更是官府特批的军械场,不比兵部的军器监的差。
不信几位请看,我们不但锻造度和技术都一流,采用的也都是幽州最新的鼓风机,现在这样的鼓风机长安城内不过十台。军器监更是死板无比,一台没有。所以,用这样的股风起帮助锻造出的兵器质量,一定远军器监官造。”
王烈一听,再顺着老板手指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十分熟悉的器械,自己明的新式鼓风机。
王烈闻言,不屑道:“这鼓风机虽然是稀罕物,但据我所知,制造这鼓风机的乃是幽州的岑氏商行,而岑氏商行并不限制销量,这么大的长安城,这里更有百余家铁器商行,怎么可能只有这么少的鼓风机,莫非你是在诓骗我不成?”
那老板闻言,却是颇为自傲道:“看来客观您也是个明白人,可是你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幽州的岑氏商行虽然不限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