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疯狂谢艾(2 / 4)
“贤侄,我在长安城的哪位天子子侄邺仍然健在,你怎可妄称君王,既不是君王,又何来无戏言之说?”、
司马睿闻言,气得浑身直哆嗦,那讨逆将军戴渊,以及冠军将军、彭城内史刘隗去忽然从内院走出。
刘隗却道:“王爷所言此‘君’非彼‘君’,乃是君子之君,君子一言九鼎,一样不可食言”
戴渊更是怒斥王敦:“我家王爷虽非天子,但也是汝一直尊称的主公,汝进入如此羞辱他,是何道理?”
王敦恼羞成怒,当即名手下猛将沈充拿下戴渊,戴渊也是一介游侠出身,武功高,自是不甘束手被辱,拔刀反击。
两人就在琅琊王府内打斗起来。
但戴渊终是年老体弱,武功也比那沈充稍逊一筹,十几个回合后,被一刀砍断了左臂。
正这时,十几个大臣在王敦族兄王导的带领下出现在王府内,一见这种情况,王导却是大骂王敦忤逆犯上。
王敦再怎么忤逆,面对自己的兄长王导和文武众官,却也是不敢太过造次,假意对沈充怒曰:“我是叫你与戴渊大人好好商谈,你怎么可以伤了他?给我滚回府去,紧足三个月,罚俸半年”
说完,又拜倒向司马睿请罪:“臣刚刚在府上多喝了几杯,有些醉酒,所以胡言1uan语,望王爷恕罪”
态度之恭敬,却似忠臣一般。
司马睿也知道这时候不是和王敦摊牌的时候,于是假意安慰了王敦几句,又叫人把戴渊呆下去包扎。
随即,司马睿正式对众人宣布了这次对陶侃的封赏,只不过为了安抚王敦,这次却改封陶侃为荆州刺史,领左将军,都荆湘两地军事。
在权利上大大缩减了一下,而且把敏感的扬州刺史的位置空了出来。
司马睿这番封赏一出,众人沉默片刻,齐声道:“王爷圣命。”
论战功,陶侃也的确配得上这次的封赏;而且王敦行事张扬,虽然这些官员中未必都肯真心支持司马睿,但也不想让王氏一家做大,所以纷纷表示支持。
王敦见众人都支持司马睿,王导也一力相劝,无奈之下只好做出让步。
心下,却有些奇怪,王导他们怎么会那么及时、恰好的出现在琅琊王王府?
后来叫人秘密打听,才知道一切全出自刘隗的计划,刘隗派人劝王导曰:“市井xiao儿都知道‘王与马,共天下’,可大人您是忠臣,司马氏对王氏宽厚优待,王氏对司马氏忠心耿耿,乃是我朝一段佳话;可若一味紧紧bī迫,将来真生出祸端,难道你王氏还真能坐稳天下么?莫若现在暂取中庸之道,可保王氏千年荣华。”
王导被刘隗这番话打动,加上本身他也没什么野心,只是一力想要维护王氏一族罢了,这才支持司马睿封赏陶侃。
王敦知道这事情的原委后,自然是暗恨刘隗多事。
但刘隗一向洁身自好,虽然投靠了司马睿,但为人方正,在朝中名声极佳,纵然是王敦权势滔天也不能无理诛杀他,只好暂且按下恼怒。
但通过这件事情,本来不中式司马睿的他,心下却是对司马睿有了深深的芥蒂。
而司马睿经过这件事情,也对王敦彻底死心,但这一刻起,他手中也终于有了一张可以抗衡王敦的好牌。
而这期间,司马睿又连连升职官员,其中就包括陈郡谢氏留守在江左的谢裒、谢广兄弟。
这两人中的谢裒本属于王敦麾下,这次被调出赴任建康,直接被司马睿提拔到了身边做王府的参军。
而谢广则直接被提拔为会稽太守。
如此安排,自是让谢裒兄弟感jī不尽。
王敦随即反应过来,但因为幽州王浚的事情,这时候他与王烈之间已经不可能太过融洽,索xing直接如司马睿一般,另选人来制衡谢氏,而他选择的正是阳翟褚氏。
这阳翟褚氏那次去陈郡谢氏求婚,其实就是受了王敦的指派,期望通过联姻的形式控制住谢氏。
而此次王府内的争斗生后,那阳翟褚氏的族长,安东将军、领武昌太守褚洽也被王敦提名为扬州刺史。
因为王敦没有反对自己提拔陶侃和谢氏兄弟,为了安抚王敦、礼尚往来,司马睿只好同意了王敦的要求。
在成为扬州刺史,王敦真正的心腹后,褚洽暗领王敦之命,再次带其子褚裒前往会稽县谢氏宅邸求婚,却惊闻谢甄兮已经离家出走,不知所踪。
褚洽初始还以为谢裒是有意欺瞒,但他是奉王敦命令所来,目的是为了通过姻亲,拉拢陈郡谢氏,却是不敢轻易对谢氏动怒,只好好言询问,最后确定了是事实后,只好悻悻离去。
这些事情不但明白写在情报之上,谢言也另有一份送给谢鲲。
当然关于褚氏如何求婚,费辰暂时还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并没有打探到,而且谢氏的族长谢鲲与王烈亦师亦友,就算处于尊重,费辰也不敢去过多打探谢氏的sī事。
但这一份情报,却足矣证明江左现在的情势是何等的错综复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