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金塘(1 / 2)

加入书签

老爷子在宁波玩了几天,心满意足的离开了,而翁之琪却再一次开始了自己的忙碌。

很多事情在等待他处理,按照之前的承诺,出战的将士将享受双倍的饷银,那些助战的民间水手也要吃饭,同样要给他们一份丰厚的奖赏;殉国的士兵虽然不多,也要举行仪式进行祭奠,他们的家属要得到抚恤。

消耗掉的弹药要补充,当做礼物送出去的武器也要补充,所有的一切加在一起是一笔巨大的开,。战争真的是一个吃钱机器,刚刚回到舟山没几天,十几万两银子转眼就用了出去。

张国维很厚道,他竟然一次性给了翁之琪五万两银子,这还不算那些格外的补给,加上杭州布政使司给的一万两赏银,翁之琪已经有了六万两银子的先期收入,至于朝廷的奖赏,虽遥遥无期,但总体来说,翁之琪的资金还不算特别吃紧。

薄珏既然来到了宁波,翁之琪准备安排铸炮事宜,由于事先在甬江岸边有了这样的工坊,工坊区不用发愁,火炮工坊现在需要的只是匠人,需要铸炮的各种工具和资材,这又将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一大早,匆匆起身的翁之琪来到了紧依舟山岛的金塘岛。

金塘岛是舟山群岛中的第四大岛,它与舟山本岛仅一水之隔。这座岛位于定海卫城的西北方向,宁波府城的东北方,全岛呈南北长,东西宽的一个形态,其中南北长约二十五、六里,东西宽约十四、五里左右。在金塘岛北面的海面上,还耸立着五座小岛,总称五屿,这是舟山群岛中著名的几个鸟岛。

这个宁波的海上门户现在仅仅拥有七百余户人家,人口总数也只有三千余人,住户主要积聚在岛的正中心,大鹏山一带。

胡树理今年四十三岁,金塘岛大丰镇人,祖辈在宋代就移居于金塘岛的大鹏山,明代由于禁海,胡氏家族也因此失去了海上的贸易权,胡树理虽然是乡正,但已失去了先辈的荣光,他现在只是倚靠以前祖辈留下的田产在金塘岛种植药材贝母糊口。

夏季的海边异常炎热,在金塘岛千户刘志青与胡树理的陪伴下,翁之琪正在巡视着金塘岛。

现在,怀着崇敬的心情,翁之琪正与众人瞻仰“平倭碑”。这座花岗岩石碑立于沥港下街,是为了纪念兵部左侍郎胡宗宪部属,副总兵卢镗及子卢相等率部在金塘岛沥港诱擒倭寇辛五郎、俘斩倭寇数百而建立的石碑。它是沥港的骄傲,所以沥港也因此被称为“平倭港”。

“本官决定,在金塘大丰镇以南一里为界,无论是肥沃的耕地、山林还是滩涂,将在以后全部归于军管。本将军要在这片区域建一个军工作坊,至于人口的迁移,还有土地的赔偿等,胡乡正要尽快做出妥善处置。用多少银子,本将军实额支付,绝不会亏待百姓。”

这是翁之琪计划中的一环,金塘岛的地利位置使它的保密性非常好,加上军管,这个独立于海中的岛,用它来作为翁之琪计划中的那个地方再合适不过了。

“大人!没有任何问题,您无须担心,大丰以南没多少耕地,除了海涂、山地,还有丘壑之外,没有什么人在那里居住。大人尽管放心,不出几日,小人一定会把大人交代的事情办好。”金塘岛本来就没有多少人口,事情并不难办,胡树理赶紧应声回答。

“本官准备在金塘常驻一哨水营,再建立一个巡检司,这样拱卫金塘岛足够了。设巡检司的事情本将军已经向杭州卫指挥使司报备,不出几日就会有回文,胡乡正到时就是真正的朝廷命官,虽然仅仅是九品,但有这个官职在身,胡乡正做事想来会更加方便。”

“属下谢过大人提携,有什么事大人您尽管吩咐,小的愿为大人效劳!万死不辞!”满面的惊喜,胡树理没有丝毫的迟疑,他激动地俯身赶紧跪下:

翁之琪需要的是一种平衡,他还要让百姓明白,他来金塘岛圈地同时会给他们带来好处:

“本将军计划召集舟山与金塘的渔户,再建立一个海上渔业队,整个舟山海域将是这个海上渔业队的捕鱼领域,舟山水营将给海上渔业队提供保护。至于护卫渔业队渔户正常捕鱼的酬劳,本将军将抽取纯利的三成,其余的杂役赋税将全部减免,没有任何苛捐杂税存在。但是,这个渔业队将由本将军派专人管理,渔获将采取统一销售的方法。参加渔业队的渔户将采用参股的形式,那些负责处理和制作这些海产品的人,可以采用雇佣的方式。现在是夏季,在定海县的海边,本将军也将筹建几十座冰窖,明年春季以后的渔获将不再发愁,相应的详细章程过两日我会派我的师爷过来安排。”

胡树理昂声应道:“小人愿意参股,渔业队和筹建冰窖小人都愿意参股!”

“渔业队的捕鱼海域你知道有多大!这里有多大利润你当然也清楚!筹建冰窖的事你就不要参与了,留给定海当地人吧!捕鱼队的海产品利润已经很丰厚了。”

“是,大人,属下明白了!谢大人提点!”胡树理迅速反应过来,翁之琪要让定海卫的当地人得到好处,那样更利于渔业队的发展。

“明白就好!冰窖的利润怎能与海上的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