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话不投机半句多(1 / 2)
第七章话不投机半句多
中国武术的外家拳走的大部分都是刚猛暴烈的路子,练起来确实要靠透支身体的潜力来获得强大的杀伤力,若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没有对症的药物进补,没有明师在一旁精心指点,十个人里九个半都会练得适得其反,不是练的筋骨变形,就是练得五痨七伤。
就算仗着年轻人底子好,每天都大量进补滋养元气,到了四十岁以后,体力从巅峰上退下来,人也一般活不到高寿。
这本来就是外家拳和内家拳最大的区别之处,但周方和以此为切入点,言语之中不但点出了王进身上有伤,而且更是直言不讳,说他因为练拳伤了元气命不久矣,为的当然就是想把他的气势给彻底的压下去。扳回之前失去的一局。
至于王进身上的伤病,到底到了什么地步,其实周方和也只是看出了个大概,只道这是他练功不当,伤了根本。而这其实本来也是练功夫的人身上经常犯的毛病。
王进面不改色,一边轻轻的活动了一下手脚,扭了扭脖子,一边淡淡说道:“不管内家拳,外家拳,在我眼里能打人的就是好拳。当年要没有黄宗羲写下的那一篇墓志铭,哪还有这么多说法,而且我的拳和你的不一样,不管什么拳到了我手里结果都一样,那就是杀人的拳。”
“外家拳透支体力,内家拳养气修身?自清末民初以来,你可见过有哪一位内家拳大师真正长寿过?练拳的好勇斗狠,不死在别人手里,就是死在自己手里的……。”
呵!这是什么一种说法?简直无稽之谈。
内家拳善于养气,所以历代以来的内家高手几乎都精通养生,这本来是合乎性命的长寿之道,但拳法就是拳法,练来就是防身打人的。老一代的武术家几乎个顶个都是真正的实战高手,年轻时好勇斗狠,一场场生死搏杀下来,身上受伤自是难免,如果再限于一些客观原因当时没有很好的治疗恢复,这到了晚年就很容易形成痼疾,一犯就要了人命,当然便算不上长寿了。
从这一点上讲,王进说的却也没错。在过去练拳的人里,不论外家内家,一般真的都很难得到“善终”。
不过,这话落在周方和耳朵里,却着实觉得生硬之极,简直就要被气的笑了起来。
“照你这么说,我们练拳的都是短命鬼了?简直不知所谓,也罢,多说无益,嘴皮子上分不出高低,咱们就亮亮手底下的功夫。”
他一番话说出来,见丝毫动摇不了王进的信心,立刻便也知道自己这对手只怕真的是经过了“大风大浪”,见惯了鲜血的人物,对这种人说的再多也是白费,与其浪费时间斗嘴,还不如直接动手。不管谁有理,只要拳头上赢了,自然一切就赢了。
当下再也不愿多说,只把脚下一错,五趾抓地,带着身子平地刮起一阵劲风,吹得积雪乱飞,纵身朝前一扑,身体张开,好像一只巨大的仙鹤,贴着地面掠了过来。
这一下,周方和身子在极静之中突然发动,形式变幻,飞扑之间恍如大鹤飞舞,充满了灵动之感。永春白鹤拳历代以来素有‘遇鹤如能电,败势摔三丈’的说法,身形起落,刚柔相济,一出手就如鹤啄食,动作快的不可思议。周方和浸淫此中二三十年,只这么一动,顿时就露出一派大家的风范来。
他和王进之间的距离有五六米,可这种实际上的距离在这时候却仿佛已经失去了任何存在的意义,周方和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着,下一刻他的人便已经合身扑到了王进跟前。
刷的一抬手,骨节错动,自肩背腰身一路延伸到大臂小臂,噼啪噼啪!骨节串动的声音就好像是一挂点燃了引线的鞭炮,最后腕骨啪的一颤,力道传送至掌骨指节,虚握着的拳头顿时向上弹起来,几根指尖划破空气,咻的一声照着王进的喉咙就是一点。
王进只觉得劲风扑面,喉结仿佛被人拿针隐隐的刺了一下,咕噜噜一动,连呼吸都似乎有些停滞了。
周方和出手,腕曲屈内收,虎口张开,拇指关节屈曲内扣,其余四指伸直自然分开,指尖斜朝前方,掌心微凹,用的正是白鹤拳中最常用的“鹤头手”。而且他手上的指甲弹出来,长有寸许,因为长年浸泡药物,淬炼筋骨,指甲又坚又韧,几乎就和五根钢钩一般,这么一点,一划下去,莫说人是血肉之躯,就是砖石树木也能生生插出几个洞来。
王进久经沙场,一双眼睛早就练得“洞若观火”,现在虽然还在眯着,但纵观场中,眼观敏锐,却也在一瞬间看到了周方和手上的一番异象。常人握拳击打,用力时指节一般发青发白,这是因为力量压迫了血液循环,而周方和此时却反其道而行,一伸手,五指弹动,不但掌心凹陷处的皮肤通红通红的,就连他的五个指尖上也全部变的血红一片,显然是气血运行已经达于末梢,蓄足了力道。
永春白鹤拳发力时以节力、指力为主,手臂至掌,讲究上节吞肩、中节吞坠、力道节节贯通,中间又催动气血,如绵里藏针,一发皆发,一动皆动,周方和功夫老到,随手一击,就能将气血冲入指节末梢,真要被他点个正着,什么人也都死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