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金针过穴(2 / 3)

加入书签

描述,我也只在孙禄堂晚年的一些著作中看到过只言片语……。”

王进虽然没有机会学习正宗的内家拳术,但却不耽误从各种渠道弄来相关的一些资料。尤其是八十年代后,很多武术家的后人都不甘寂寞,开始开馆授徒,一部分拳法中属于秘传的东西,也不在敝帚自珍,开始慢慢流传出来。虽然这些东西绝大部分都是属于拳法理论上的,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练法和打法,但对于王进来说,却也足以从中看出几分真意。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在身体状况最不好的时候,还一直保持了旺盛的求生欲望,没有在最困难,最无助的状况下,对自己彻底的失去信心。

而事实上,从根本上讲拳术本身是没有所谓的内外之分的,不论少林武当还是什么其他门派,练拳时所遵循的基础概括成一句话,都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内家拳之所以称之为内家,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他们所练的“功”上,也即是王进这么多年来,一直苦苦追寻却始终得不到手的内家拳养气练气的法门。

所以武术中也有一句谚语,就叫做“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大致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内家拳通过练拳行气而后修身养气,和人动手时,这股“气”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便是“劲儿”,内家真劲。但如果想要像是这老人一样,把骤然勃发的内家真劲,从喷劲如针练到“绕指柔”的地步,那非要是把一口气练透了五脏六腑,气血凝练如同铅汞水银一般不可。

“这简直不可思议,自清末之后,除了董海川,李洛能和孙禄堂之外,居然还有一人能练到这种地步。用道家丹法中说法,这就是炼神还虚呀,只差一步就能缔结金丹了,虽然听起来有些虚妄,但延年益寿却是真的,难怪看不出他的老态来。”

“老先生好精纯的内家真劲,真神仙中人。”王进直直的看着自己手腕上两根似乎泛着玉光的手指头,久久之后,不由连连感叹。

“仙道无凭,什么神仙中人?不过就是比你练了几十年功夫罢了,老而不死谓之贼也!!”似乎对王进能看出自己的几分底细,并不觉得如何奇怪,老人说起话来也没什么架子,末了还自嘲了一下,显然心性十分豁达。

“不知道老先生现在易髓了么?我从前看过民国时发行的《孙禄堂武学录》,里面就有说拳法有三易,易筋,易骨和易髓,当时看的时候还以为是小说家言,比武侠小说里写的还玄幻,没想到今天见到老先生,才知道那里面写的居然都是真的!”王进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来,说话时难掩其中兴奋之意。

“惭愧,我到这个地步也刚刚没有几年,可是比不了孙先生,通融百家,了悟丹道的大智慧。”这老人见王进忽然问出这么一句,顿时一愣,随即便也呵呵一笑,知道王进必然是个武痴。只因一直想学内家拳,没有门路,一有机会便要百般刺探。

“哎,孙先生一身兼得形意,八卦,太极三大内家拳精奥,晚年时更将其拳学熔于一炉,开始进军丹道。可惜仙道终究是虚无缥缈,虽以拳法武艺合于丹道,却也熬不过岁月光阴。想要靠练拳长命百岁的,还不如像普通人一样每天跑跑步,跳跳绳,多在饮食上注意一下,那活的反倒更久。在这一点上我老人家倒是有些心得体会,至少活的比那些先贤大家们要长了不少年头,有时间和你讲讲。也省的你练功不得法,弄得一身是伤。”

王进点了点头:“以前是根本不知道锻炼身体还有这么多的讲究,只一味的蛮练苦练,结果等练出了毛病,知道时也已经晚了。如果老先生真能把我治好,那王进必然结草衔环以报其恩……。”

小小的拿言语试探了一下,王进脸上全是期待之意。内家拳轻易不外传,这是铁律,历史上的形意拳,太极拳,一开始可都是只在家族内部传承的,就算到了现在,三大内家拳广收弟子,真正能得到真传的外姓人,也少到了极点。

这就是规矩,江湖规矩。

王进正是知道这一点,才会问得这么小心翼翼。生怕犯了老人忌讳,又叫自己的希望折杀在萌芽中。

就在这时,那老人也松开了手指,仿佛没听明白王进话里的意思,又似乎意有所指,只淡淡的笑了一下:“放心吧,有我在,你死不了的。”

老人淡淡的说了一句,像是不想在这话题上多说,话题一转就说到了王进的身体上:“虽然还不太清楚,太具体的原因,但已经不影响以后的治疗和用药了。趁着你现在体力全无,我先给你疏通经脉,祛除药毒,为了给你治病,我可是连家里压箱底的一根五百年参王都拿来了。应该对你有不少好处,来再含两片。”

说着又用玉刀在盒子里的人参上切下两片,塞在王进嘴里。这才慢条斯理的从一旁的针筒里捻出一根颤巍巍的金针来。

王进这才发现,这细如牛毛的一根金针,居然有一两尺长,和他印象中的针灸用针完全是两码事。

而且这金针居然还是中空的,在尾部还有一个小小的药囊。老人取出这针之后,先在针内灌入一种不知名的药液,待到药液完全进入药囊之后,这才刷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