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竞争对手(1 / 2)

加入书签

第五十九章竞争对手

“这两个人,女的叫黄雅琳,是印度尼西亚大华商黄德武的女儿,家里世代经营海运,在南洋的华人圈子里面算是数一数二的巨富豪门。而且除了这个身份之外,她的哥哥黄建礼还师承泗水霍家拳,被誉为海外燕青门第一高手,名震东南亚华人武术界,受他影响,这个黄雅琳也同样精通技击武术,练得一手好拳法。近些年来在她们兄妹两个的主导下,黄氏集团的海外贸易发展的十分迅速,五年里拓展了六条航线,生意遍布北美和欧洲的各大市场,这一次小姐拓展家族生意,这个女人应该就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黄氏集团?”王进愣了一下。

他虽然不经商,对商家的最基础印象也仅仅只停留在自己这些年经常使用的一些东西上,但这并不妨碍他知道财叔刚刚说到的这个印度尼西亚的黄氏集团。

因为王进在还没有主动退役的时候,就不止一次的浏览过关于这个集团的详细资料。一个脚踏东南亚,明面上的生意囊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私下里却把持着东南一隅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家超过半数以上的毒品交易市场。甚至在国内的一些沿海大城市,也有不少分销的渠道……。

这怎么可能不引起“当局”的注意。

王进也是在那时候才开始知道,国内外许多的大财团盈利的手段并不光彩,很多人的发家史走的都不是他想象中的正道。

至于那个黄建礼,资料上也有记载,说是这位黄家长子的燕青拳已经练到了收发由心,沾衣即跌,“一旦交手,不管是人是牛,凡沾了他的衣角,都会跌出丈八远的地步。”

这话说的有些夸张,但实际上的意思就是,黄建礼已经把燕青拳中的摔法和跌法练到了三节四梢。就好像练太极的缠丝卸力,功夫到了家,浑身上下便能不着寸力,所谓蚊虫不能落,一羽不能加。举手投足就能把人放摔出丈外。

这在武术中有个名头,就叫做“沾衣十八跌”。不明就里的人,碰上就飞。

又有传说,黄建礼年轻时曾经专程到嵩山少林寺拜祭“紧那罗王”。

事后不久,就有武僧团的大武僧传出话来,说是黄建礼在拜访素闻老和尚时,曾经求其指点,打了一趟燕青拳,被老和尚誉为近七十年来平生仅见的迷踪艺。不出二十年黄建礼的燕青拳就会登峰造极,体会到当年津门大侠霍元甲的意境。

少林寺现在的辈分排行,“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衡,”,这位素闻老和尚生在清末民国,如今已是少林寺中辈分最长的一位的老宗师了,且不说他的功夫拳法究竟到了什么境界,只说门下几位德字辈和行字辈的徒弟徒孙,就有哪一个不是少林拳的大师级高手。

能得到这位老宗师这样的一种评价,也足以反映出黄建礼的确是一个了不得的天才人物。

而黄建礼之所以万里迢迢,远赴少林,也是存了寻根问祖的心思。燕青拳虽然又叫霍家拳,但事实上这一门功夫最开始的源头,有一种说法就是始于元末明初的少林寺烧火僧紧那罗王。因此,直至今日,少林寺仍有秘传的燕青拳一脉。

燕青拳流传甚广,因其传承不同,故又有“秘宗拳”、“迷踪艺”、“猊拳”等诸多称呼,且也因派系之别,各家拳法同中有异。黄建礼年轻时花了十几年时间,游走各地,拜访名家,为的就是兼容并蓄,把各家拳谱融为一体,变成自己的东西。

直到三十岁之后,他才回到南洋修生养息。再有人来挑战,自此之后便再也没输过,而且黄建礼出手狠辣,不交手则以,一动手便少有人能在他手下全身而退。非死即残!

就连纵横了南洋几十年之久的南拳大师陈虎年也在一次挑战中死在了他的拳下。

陈虎年那时候四十几岁,正当体力巅峰,一手洪拳早就练得炉火纯青,已经开始吐纳调戏,进行内家功夫的换血洗髓,功夫分出了阴阳,刚柔并济。

可那次交手的结果,他仍旧是死了。从而也奠定了黄建礼海外燕青拳第一高手的美名。

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黄建礼打死陈虎年用的却不是纯粹的燕青拳功夫,而是少林五拳中的龙形拳。

因此,事后就有不少人在纷纷猜测,当年黄建礼少林一行,很可能是得到了素闻老和尚的亲自指点,把少林龙拳中练神的精髓学到了手。再往后十几年,说不定哪一天就能真正的炼气化神,成为如同民国孙禄堂,李书文一样的绝顶大高手。

“对,就是黄氏集团。”财叔肯定的点了点头:“他们这次来英国的目的和我们是一样的,都是想从摩根家族的手里得到这一条航线的使用权。”

王进很快的就从回忆中恢复过来,听财叔越解释,心里就越糊涂,“这是正常的商业竞争吧?和我有什么关系?难道为了一条航线,黄氏集团还能下黑手?”

“我怀疑那杀手网上的天价暗花,也有他们一份?”财叔淡淡的叹了一口气:“我们的人查到,最近一段时间,黄家曾有一笔巨额资金通过瑞士银行秘密转账后,分散着打进了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