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阴魂不散的杀手(1 / 2)
第八十一章阴魂不散的杀手
“树是死的,你打它就像打靶子,人是活的,动起来就不好打。而且实战中能决定胜负的因素有太多,每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地方,所以你与其适应这些变化,还不如以不变应万变,先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好了。然后需要提高的就是武者的心态,民国时候的那么多武术大师,为什么一个个都很能打,因为他们杀过人,沾过血,当时的社会环境逼得人不得不这么干,可现在不行,太平年月有法律,杀人就会有顾虑,所以现在练拳的人虽然依旧很多,但真能练出来,打出来的却只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而已。”
“而且,我敢说,即便是这一小部分人里也有大多数人是涉及到社团组织的,因为只有在那样的环境下,还有争斗。”
“你们两个的拳法和剑术,本身都是得过真传的,有完整的系统,更有名师指点,所以关于功夫本身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我现在能教你们的就只有我的一些经验和感受。”
接下来王进便把实战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一一说出来,叫彭秀玉和郭青青听得明白,随后就开始演练一些实用的擒拿手法。
“擒拿手是武术中最真实的实战拳法之一,招式简单,深入浅出,就算是一个毫无基础的普通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之后,也能熟练的掌握。以我为例,如果不是需要全力以赴的劲敌,我和人交手时,打人伤人几乎就全靠近身碰撞之后的擒拿,不管是关节技巧,还是斩经截脉,分筋错骨,手指头一碰,胜负就基本都在心里面了。”
说话间王进把手伸出来,捏了一个鹰爪的势子,三根手指抓扣如钩,掌心微微内陷,刚开始看时还觉察不到什么,但只一用劲,他这掌指之间的皮肉就尽数收敛,青筋绷起,指甲弹出,就连每一个毛孔都变成绿豆般大小凸起的疙瘩,看起来就好真的和老鹰的爪子差不多。
只一眼看过去,便叫人心里忍不住一阵发凉。这样的一只爪子,运足气力,一把抓下去,想想就知道后果有多么凄惨了。
郭青青,彭秀玉看了看自己的手,心里顿时各有所思。
“另外,你的剑术里也有擒拿的用法,就比如左手的剑指,交手时就可以用来随时点穴,插人的眼睛,用的好了,功夫到了那个地步,就算手里没剑,也能以指化剑,运用自如,这里面同样通着拳理。”
几乎一上午的时间,王进都在向两人仔细的解释讲解,东西虽然并不复杂,却是他从无数次生死间总结出来的,极其实用。
但是这些东西,如果不是曾经亲身经历过的,想要彻底明白也没那么容易。
这就好像是赵括纸上谈兵一样,知道是知道,但用于实践又是另外一回事,真正的实战如果单凭讲解就可以,那这世上可就全都是高手了。
所以,郭青青和彭秀玉听得虽然用心仔细,但越听疑问就越多,很多地方都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和应对。
于是,第二天王进又改变了做法,把部队里的一些东西拿出来,稍加改变,把两个人当成兵来带。一天早晚,除了必要的三顿饭之外,睡觉前的时间就全都用在了训练上,每天早上三点多钟,他起来就把两个人拽起来,和他对打喂招。
和平年代,不止是练拳的人没有见了血的机会,就连大部分军队也没有这个机会。但军队保家卫国,战斗力却不能因为这种情况而有所下降,所以每天的常规训练就成了必须要做的事。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最贴近实战的一种训练方法。
除此之外,王进还在树林里面叫人清出大片的地面,埋上了整整三百六十根高矮不一,远近不同的木桩,外面的树皮都被扒去,从上到下再抹上一层厚厚的防冻机油,然后就叫两个人在上面以踩梅花桩的步法身法,窜蹦跳跃,游走缠斗,专门练习下盘的稳重和速度。
而且这些木桩都是就地取材,一棵棵松树全是靠近树冠的地方锯断,即便埋入图里一米多,地面上很多桩子还有四五米高。人在上面走,脚下的支撑处最细的也只和喝水的杯子口差不多,偶尔大风一吹,穿林而过,就会颤颤巍巍,不住摇晃。
一下跳到木桩顶上的时候,身体重心但凡有一丁点掌握不住,人就要摔倒,在这种情形下,只能依靠脚下和腰胯的功夫来进行调节。就比如大学时候人在上铺睡觉,一翻身掉了下来,身体就会本能的进行调节,只要不是体质太差的,一般人都不会摔的很厉害。这里面的道理,一个是本能,一个气血,只要找到这种感觉,走的时间长了,脚底下的功夫就会慢慢加强。
接下来的一周时间,王进都是按照这个计划来反复操练,彭秀玉和郭青青,早上和他对打,白天上梅花桩走圈,晚上两个人再对练几个小时。实在累得不行了,王进才会叫她们去休息,并且在休息的时候,都有彭秀玉高薪聘请的女按摩师给两个人用精油进行长时间的肌肉按摩。结果这两个人每一天都睡得死死的,醒来以后精神却感不到疲惫,肌肉也不会酸疼。
西医的按摩和中医的讲究不一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