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上访者(2 / 2)
且还必须是在报销范围内的药品。王成刚算了算,这么一来,每次透析能报销回来的费用,还不到自己所花的三分之一,在自己肾源不能使用,无奈等待的漫长日子中,这笔透析费用迟早会将家里榨干。
无奈之下,他只好一趟趟的跑农合办、卫生局等部门,想让他们帮帮忙,破例照顾一下,可政策就是政策,又怎么可能因为他一个人搞特殊化。跑了十几趟之后,事情没办成,心灰意冷地王成刚却发现一件让他有些奇怪的事。
他这些天往农合办跑的勤快,也见过不少来办转诊单和跑报销的人。这些人里面,十个有八个不是尿毒症,就是癌,而他们还都是来自樊家村附近,石墨矿产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心生疑惑地王成刚回到村里,便挨家挨户地上门打听,不打听还好,这一打听,还真吓了他一跳,不到一千人的村子里,近十年得这两种病去世的人不下五十人,目前在治疗的也有十几个,这个数字太吓人了,就算他文化不高,也知道这种大病这么频繁发作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得益于发达的媒体和丰富的电视节目,就连王成刚这样的人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也将罪魁祸首放在了那些大大小小、二十四小时不停歇的工厂上。电视里成天报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大气污染,耳濡目染之下,王成刚自然知道只有污染才能造成这么可怕的后果。
于是他又开始忙碌起来,联系本村的那些家里得病的村民,希望大伙儿联合起来,到镇上,到县里去告,请专家来检测一下,看看大伙儿平时吃的东西和喝的水是不是已经受到了污染。可跑了几天,却无一人响应。一来是因为胆小怕事,在这些村民眼里,那些开工厂的人个个都是身家巨富的大老板,跟县里的领导称兄道弟,哪是普通人能告倒的。
二来这些村民也是为了自己着想,樊家村附近全是丘陵地形,家家户户除了几亩坡地薄田,再无生计来源,如果不是这些工厂,村子里的年轻人怕是早就全出去打工了,就是因为有这些厂子在,大伙儿才能衣食无忧,有些能干混上车间主任啥的,更是盖起了小二楼,万一这一闹,把工厂闹倒了,大伙儿靠什么为生?
如果只是不响应也就罢了,偏偏还有些风言风语慢慢传到了王成刚的耳朵里,有人在背地里说他拿他。妈。的那个病做文章,想讹这些厂子的钱,有人说他猪油蒙了心,大伙儿吃一样的水,一样的饭,村子里有的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人家咋没事?
很快,听说张成刚要到县里和市里告工厂污染,他原本打工的那家企业直接跟他解除了合同,村里和镇上的领导也到他家里,找他谈话,让他不要听风就是雨,还给他送来了“慰问金”,王成刚知道,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封口费。”
可看着母亲一天天在床上痛苦,还有那些忍受透析和化疗之苦的相亲,王成刚觉得自己不应该再这么沉默下去,仅凭自己的力量应该也能做到许多事。于是他便往县环保局跑,环保局的人一听是吃的东西有问题,一竿子给他打到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那边一听怀疑是水质污染和土质污染,又把他打发到了县水利局和农林局,水利局的人告诉他,工厂对环境造成污染,应该归环保局管。
转了一圈儿下来,王成刚悲哀的发现这事儿找不到人管了,无奈之下,他只好去找县长,可县长不是说见就见的,在吃了几次闭门羹,又被县派出所带回去教育了一番之后,他向在城里上大学的表弟打听了一下上访的流程,便当起了长期上访户。可上访半年,不光什么都没得来,家里的积蓄也眼看着都不够透析费用了,王成刚无奈之下,只好铤而走险,来市里向他心目中的“大领导”反映问题,阴差阳错之下,走到了刘驽马的办公室里。
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