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先师墓冢(1 / 2)
将自己整理齐整之后,古拙便步出自己的居室,眺望着远处延绵起伏的九龙山。
九龙山位于阆苑仙境西南,山势如九条青龙盘亘,气势恢宏,九只龙首从八方汇聚于一处,形成“九龙朝圣”的风水格局。
天宫院的创派祖师天罡真人与淳风真人以九龙山的险峻地势为屏障,充沛灵气为依托,遂在此开山立派。
经过千余年的经营积累,天宫院已成为道家流派的第三大宗派,阆苑仙境范围内的第一大宗派,整个阆苑仙境都属于天宫院的势力范围,护佑着大大小小数十个小宗派。
天宫院有内三堂外九峰,内三堂为大象殿、风水馆、魁星楼,内三堂居于九只龙首汇聚之处的三座小山峰上,互为犄角之势,为天宫院的核心区域,三座观宇雄伟瑰丽,宛如九条青龙口边垂涎的三粒金丹,而外九峰的行宫分别位于九条山龙的龙首之处,亭台楼宇、轩阁悬布。
古拙居室所在的山崖既不是内三堂所在地,也不是外九峰行宫,而是一处孤独的山崖,山崖上绿竹葱翠,通过两侧的铁索栈道,一边与九峰中的赤龙峰相连,另一边则通往先师墓所在的山崖,看着都很近,如果步行前往的话至少要走一个时辰。
做完基本的吐纳、舒展完筋骨后,他给自己安排的晨练便结束了,因为身体虚弱也不敢做些太过剧烈的动作。
晨练草草收场后,古拙朝先师墓的方向看着,枯黄的面容上露出无与伦比的坚毅神情,虽然他的身体依然很瘦弱,但是却比三年前要好得多了。
古拙知道自己得到了天地灵气的滋养,才又多活了三年,但仅仅凭借这些天地灵气是无法使自己的病痊愈的,也没有这种想法,只是希望能多活一天是一天。
天宫院虽然没有把他收入正式弟子,但并没有赶走他,让他和杜方这类人一样在天宫院留下来做些杂役。
在被天宫院拒收为正式弟子后,他便选择修习了奇门技艺卦师,俗话说大夫医病、卦师点命,既然医者治不好自己的病,那么就当个卦师来看看自己的命。
因为想参透自己的命运,三年来的每日每夜,古拙都沉浸在算卦推演之中,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三年的专心研修,古拙目前已经达到了铁口直断的层次,在九龙山的范围内那也算是首屈一指了。
铁口直断意味着给人算卦什么都不用问,只需借助断卦的时辰、方位、以及其他外在表象来进行直接推断。
当然有断的准的时候,也有断的不准的时候,不准多半是因为主观臆想,没有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评断。
其实卦师这门技艺与其他技艺一样,看起来玄之又玄,说到底还是熟练和经验的问题。
从进入卦师这个行当开始,古拙就时不时地给自己算上一卦,可是每次都看不清楚,不知道是主观意识在作祟,还是自己的技艺还没到火候。
不过,卦师这个行当却也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益,加上在天宫院做杂役每个月也有微薄的收入,所以生存是没有问题的。
天宫院给古拙安排杂役任务一直都没有变过,那就是为天罡、淳风两位先师守墓,平日里也就是去墓冢看看,做些清扫事务,赶上了祭祀那便还有筹办一些祭祀用品,当然这些祭祀用品的费用是天宫院来支付,他只需要列出物品清单,采办处的弟子便会以借款的形式先行支付给他经采办处预算后的费用。
古拙从屋外拿上一把扫帚抗在肩膀上,慢条斯理地向先师墓所在的山崖行进。
以前他不太明白为什么天宫院会安排他来守墓,现在也算有些体会了。
天宫院专司杂役的清玄道长为了体谅他的身体,才给他安排了一个还算清闲的活。
这位清玄道长除了仙风道骨之外,还非常的体察人情,并且知人善用,数以万计的杂役弟子的名字和擅长都在他的心中。
在古拙的心目中,这清玄道长也是天宫院为数不多的“好人”。
自从接了这个差事后,古拙每日清晨都会按部就班地前往先师墓做些清扫的事务,不论刮风下雨,电闪雷鸣,都从不间断。
古拙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持之以恒,不光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在这昆仑古域中能够生存下去,还要让清玄道长能够放心。
守墓看起来简单,做起来也不那么容易,一到两位先师的忌辰或者清明、中元这种节庆的时候,也是他最忙碌的时间。
守墓最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寂寞,由于先师墓在天宫院是禁地,所以平常来这边的人很少,久而久之,古拙也就习惯了一个人独处,实在无聊的时候,便在两位先师的墓前诉诉衷肠,倾吐下自己的心事。
不知不觉中,古拙已经来到墓冢前,这面山崖还算宽敞,两位先师的墓冢也并不是很大,占地面积十分合理,不似那种帝王陵墓般雄伟壮丽,但也不是一味地节俭寒碜。
墓地全用汉白玉石作为基础,呈四方形,坐北朝南,东西南北四面分别竖立着一尊雕像,正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圣兽镇宅。
四方形墓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