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出头(1 / 2)
陶然离开老夫人的正屋回到厢房,默默坐着想了片刻,便招呼七月过来。七月正和初八玩得开心,听得姑娘召唤却也不怠慢,立刻一路小跑跑到了次间炕前。
“你装着这些糖莲子去三老爷的书房那边去玩一会儿,若是能碰上纤云或是其他在书房服侍的小丫头,就跟她们说会儿话。”陶然轻声嘱咐七月。
七月虽然只是个才满七岁的孩子,到底是个家生子,很多事不用交代太清楚、就明白该怎么做,立刻应了声将那糖莲子包起来,塞进自己的荷包里就要走。
“先等等,”陶然忙唤住她:“你可不能在那里一停留就是大半晌啊,还有半个多时辰就要吃午饭了不说,若叫樊妈妈瞧见你也不好。”
樊妈妈最是个为虎作伥的,仗着母亲信任她,在整个三房都横着走;若是七月被她捉了什么把柄,恐怕下一刻遭殃的就是她苏陶然,七月更是得受些皮肉之苦……
七月咧嘴儿一笑,说了声姑娘你放心,便径直离了松龄堂,一路往三房去了;陶然看着七月的背影却默默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叫自己贴身的丫鬟去父母那里挖隐私,实在不是一件多美妙的事儿,甚至还有些大逆不道;可若是不尽早想个办法,爹爹房中的姨娘动辄便是怀胎后一尸两命,御史的弹劾又得如雪片一般难停歇!
上一世因为郭姨娘和纤云的死,爹爹便遭受了无数弹劾,也因此在辽东府多熬了三年;若不是祖父手腕够硬,转手捏住了对手的死穴,恐怕爹爹就得像他那前任一样,在那个位子上一直待到告老致仕头发花白,而祖父的入阁怕也会成了天大难题。
辽东府那般寒冷,爹爹的身子又不大好,动辄便受了风寒又咳又喘,离开辽东府回京城时不过三十五岁,却老的像四十出了头;这一世,她说什么也不能再叫相似的事情发生了,最少也不能叫爹爹再受那么多的苦!
可是她如今虽然打发七月去打探消息了,接下来的事儿又该如何做?难道她还能请祖母莫再从外头往家里抬人了?
那祖母要是问她缘故呢,她该怎么讲?跟祖母说外头抬来的良妾若是死了,很多事儿都藏不住掖不住,或者干脆说母亲不是个能容人的肚量……这也不像样儿啊!莫说她现在年纪还小,就算她再大上十岁,这种话也轮不到她说啊!
唉,看来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若是七月能打探回有用的消息来,她心里至少有个准谱儿,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用呢。
只是此时的陶然不知道,因为翠娥表现得太过反常,老夫人已经起了疑心,立刻便差了童妈妈往三房走一趟;等得童妈妈回来禀告说,纤云还是个处子身,每日却要被樊妈妈逼着喝一碗避子汤,气得三老爷连后院都不愿意回了,老夫人顿时就勃然大怒。
“哪怕纤云那丫头跟你无亲无故,三房出了这么大的事儿,你心里既然清楚得很,怎么就不告诉我一声?难不成要等那于氏上房揭瓦,三老爷一怒之下要休妻,怎么使手段都压不下去了,你才能叫我知道?”老夫人难得对翠娥冷了脸,厉声训斥得她满脸通红。
“更别提那丫头还是你嫡亲的妹子,看着她受这种罪,你也忍得下去!”
叫一个黄花大姑娘天天喝避子汤,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屈辱啊,那于氏也真能做的出来!
童妈妈见老夫人气得不善,翠娥更是哭得像个泪人儿,忙上前来柔声劝说:“老夫人您消消气……”
“正因为纤云是翠娥的亲妹子,为了给自己的亲妹子出头便给三太太告状,翠娥哪里张得开这个口呢,这可是好说不好听啊。”
童妈妈和沈妈妈一样,都是老夫人当年的陪嫁,因此上翠娥不敢辩解的话,她却敢直截了当的说出口。
老夫人一想也是这个理,便笑着说是她错怪翠娥了,转头一想却又有些气愤:“我说老三为何每次休沐日都来领着陶姐儿跑到外书房去,放着更近的内书房却不用,原来却是这么回事儿。”
如果内宅不宁,哪个男人家愿意待在后宅自找苦吃。好一点的像老三这样的,至多是在外院多停留一阵子,若是稍微管不住自己的,恐怕早就上外头花天酒地去了!
要不怎么都说妻贤夫祸少?
“要么翠娥你午后找个时候再去瞧瞧你妹子,就跟她说我打算提前给她开脸,问问她愿意不愿意。”老夫人叹了口气,便吩咐翠娥。
翠娥自己都是个不愿做妾的,哪里愿意叫妹子走这种独木桥。可她却也清楚事已至此,开了脸给三老爷做通房是纤云最好的出路;听了老夫人的吩咐,忙上前一步应了声,心头却是波澜翻涌酸楚难耐。
苏府一直都有这么个规矩——只要是在爷们身边服侍过的丫头,即便没被爷们收房,将来也与那被遣出府的通房一般无二,随便找个庄子上的庄户嫁了便是好的。
就纤云那个小姐的身子,如果真嫁给庄户,日日做些农妇的活儿还在其次,万一遇人不淑,每每受夫君的怀疑、受其他庄户娘子的嘲笑也是极可能的;纤云又是书房里待过的丫头,很是识文断字,一旦过上这种日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