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忍让(1 / 2)
大晟朝虽是建朝后便开了海禁,却是一直由皇家亲自经营着。像宝石香料锡器怀表这些小玩意儿,身居高位之家偶尔还能淘换些赏玩,而西洋火枪和千里眼这些要紧物件儿,却是被朝廷牢牢掌握着,不是功勋卓著的武将们,摸都摸不到边儿。
因此上莫说苏府三老爷苏皓一个小小文官,就算是老太爷这位兵部尚书,也不过是前三年才得了一份厚赏,其中那架千里眼,如今还像圣旨一样供放在老太爷前院的书房里。
至于苏皓手里的那架千里眼,还是齐国公苗正鲲“厚着脸皮”与皇帝求来的。齐国公身为西北镇边的老将军,那边与西域早有通商,手里并不缺这东西,既是要厚着脸皮与皇帝求一个来,定然明里是要赏赐给哪个子侄,暗地里却也是跟天子表表忠心。
“你们父亲真是胡闹,这么名贵的东西也拿给你们姐弟随意玩耍。”老夫人这话听似嗔怪,语气里却没有一点责备,反而带了点欣慰,还带了点惆怅。她想儿子了。
不过好在桌上的铜锅子已经沸腾,老夫人眨眼间也就抛开了那些,呵呵笑着招呼孩子们落座。陶然搀扶着祖母,无视般从嫣然身边走过,只剩下嫣然还立在落地罩边暗伤。
“嫣姐儿还不来吃饭,还等着祖母请么。”老夫人就像将方才那事儿忘了一样。
这孩子不过十岁出头,又是三房的嫡长女,很多时候也该给留些情面不是么,将来的日子长着呢,若是愿意用心,再慢慢调教也罢。再说了,就冲她爹娘都不在京城,也不能就这么不管她了……
至于小孩子之间拌嘴的事儿,哪家哪户没有啊。听安姐儿学说的那些话,陶姐儿也不是个愿意吃亏的,往后只要不是什么有伤大雅的事儿,就叫孩子们慢慢磨合去吧。
嫣然听得老夫人毫无芥蒂的招呼她,不免心头暗喜。
她就说么,这古代人再古板老套,也不至于兄弟姐妹间一点点小纠纷也要拿来行家法讲规矩,若真是那样,哪个大家庭里不都是十数个兄弟姐妹,哪里的勺子不碰锅沿,次次都叫大家长出面惩治几个,亲人间也不要相处了,还没等怎么样就都成了仇人!
可是想归想,她到底还是在最近的事儿上得了教训。听得老夫人招呼她,也便乖乖应了声,很是柔顺的到桌边站了,又张罗着帮几个小的布置碗筷,甚至还柔声问了问岑哥儿,要不要她给他拿个大引枕来,好坐得高些,方便搛菜。
“将他们几个小的的养娘叫来服侍他们吧。”老夫人笑着叮嘱嫣然不用管这些小事,便交代翠娥。
嫣然微微有些脸红。她穿来时都六岁多了,又是个成年灵魂,不是从小有养娘丫鬟服侍惯了的,更喜欢自己动手多一些,如今倒把这茬儿忘了,还以为旁人都与她一样呢。
老夫人却是很满意。她就说苏家没有太笨的孩子么,嫣姐儿就是好拔尖儿了些,心思又被她娘教得爱胡思乱想了些,本质上还是不错的……
陶然在一旁将祖母的先硬后软看在眼里,心中却毫不焦躁。嫣然毕竟是她同父同母的亲姐姐,她就算有泼天的能耐,还能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将嫣然打倒在地再踩上一只脚么?
如果真想那样做,她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奋不顾身拉着嫣然跟她同归于尽!
可她好不容易有了重活一次的机会,不能就这么白白浪费了,更不能因此叫祖母和爹爹伤心啊。她要一步步筹谋,一步步策划,等哪天底气十足了,伸出个小手指便能轻松碾死仇人、自己却毫发无伤才是真完美……
“三姐姐快坐下吧,铜锅子涮肉就得趁热吃才好,你若不坐,我们都不好动筷子。”陶然笑眯眯的招呼愣在一边的嫣然。
嫣然哦了一声,也就顺势回到座位上坐了,暗自里却难免心潮澎湃起伏:这陶姐儿比她小三岁呢,城府却不是一般的深,她怎么就不能跟陶姐儿学学?
看来这种人家里的孩子,不受宠有不受宠的好处呢,嫣然暗暗叹了口气,面上虽然不显,午饭到底是只吃了个五分饱。
不过话说回来,既是中午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嫣然反而不敢再在去威远侯家赴宴的事儿上做文章了,更不敢真去提香馆门口围追堵截。热热闹闹用罢午膳,一群孩子又陪着老夫人说笑了片刻,小些的便由养娘领回去各自安置,大些的也各自回去小眠,转眼间,老夫人的正房里便只剩下陶然。
“你三姐姐到底是你爹娘的嫡长女……”老夫人怕陶然还记着之前的事儿,一边懊恼自己当众训斥嫣然,未免坏了人家姐妹情分,一边软声告诫陶然:“你是个做妹子的,又比她小上好几岁,但凡她……总得给她留些长姐的面子。”
“不过祖母也是白操心,你是个懂事的,等闲都不跟你三姐姐针尖对麦芒,忍让间少出了许多事,祖母已经很知足啦;若你跟你四姐姐一个性子,你们三房的姐妹俩还不得打成热窑,白白叫人看笑话呀。”
若陶然不是重活了一次的,再是个一样受爹娘宠爱的,听了祖母这话,未免会觉得委屈,甚至觉得祖母偏心眼儿。
处处都有错的是嫣然,又不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