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雾岛生妖孽,九老仙都印 三(1 / 2)
“赖秀雄!”
原熏雨的脸被黑巾遮挡,所以无法看清楚模样。
但是从她那眸中闪烁的火焰,以及那咬牙切齿的语气,足以证明她对眼前这男子是何等仇视。
“想当年,如果不是宗师把你救下,你早已经饿死街头。
宗师把你抚养成人,你竟然欺师灭祖,勾结东瀛人偷袭宗坛,抢走我上清宗坛镇山之宝,害得宗师命丧黄泉,三茅弟子更精英尽丧。今日我若不能取你狗命,有何面目面见我茅山历代宗师?”
原熏雨越说越激动,青萍凝煞剑似是感受到她内心的激荡,嗡的一声便腾空而起。
“八嘎!”
两个白衣神官大怒,抢身挡在赖秀雄身前,就要对原熏雨出手。
“慢着!”
赖秀雄先是用日语喝止神官,而后又用标准的,甚至还带着句容口音的中国话道:“原熏雨师妹,有件事我要先说清楚。我不姓赖,更不是你们支那人!我本名成濑秀雄,家父成赖小一郎是我大日本帝国,金刚峰寺执法长老。我自幼受命来到中国,拜入茅山宗门下,为的就是茅山宗镇山四宝。
茅山宗,原本是你们支那人道家上清一支,源远流长,更兼拥有大法力,堪称鬼神莫测。
可惜你们支那人却不懂得珍惜,将茅山宗并入正一道,以至于宗法断绝。家父对茅山宗非常仰慕,时常为茅山宗感到可惜。故而命我拜入茅山宗,所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将茅山宗发扬光大。原熏雨师妹,试想一下,茅山道法融合我后高野秘法,加上我大日本帝国支持,早晚有一天可以超越龙虎山……而这,不正是我茅山宗历代祖师,一直所期盼的结果吗?”
茅山宗,是以茅山为祖庭而形成的道门一支。
他宗承上清,所以也是上清派的别称。南齐永明十年,也就是公元492年,陶弘景归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得上清密法传承,开启‘茅山宗’,从而一举成为茅山宗的创始之人。
茅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常州西部。
南北约10公里,东西宽五公里,宛如一条绿色苍龙横卧句容、金坛、溧水、丹徒、丹阳五县之间。以大茅峰为主峰,海拔372米,号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享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美誉。
而作为道门上清派祖庭所在,茅山也流传许多传说。
民间流传,茅山多诛鬼养尸秘法,以至于披上一层神秘外衣。许多所谓的茅山道士,更变成了捉鬼驱邪的江湖术士。实际上,民间所流传的所谓‘茅山术’,只是茅山宗的低等传承。毕竟要把宗门发扬光大,就必须要有一些神秘手段,以吸引善男信女,前来供奉元始天尊。
而真正的茅山传承,也叫上清秘法,并不为人熟悉。
这些秘法,多藏于上茅传人手中,也叫做茅山隐宗……若论传承,茅山隐宗是真正的茅山弟子。
自陶弘景以后,茅山宗人才辈出。
唐宋时期,茅山宗更达到了极致。唐代有茅山道士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人,皆为唐代宗室尊崇,故而有‘茅山为天下道学所宗’的说法。而到北宋,茅山宗更得到宋室所重。宋徽宗时,有茅山道士刘混康偶得陶弘景所传九老仙都君玉印,于是亲书《度人经》献于徽宗,得徽宗推崇。刘混康死后,徽宗更追赠他为‘葆真观妙冲和先生。太中大夫’。
一时间,三茅崇奉,大刀极致,更成为道门主流。
然而,盛极而衰。
即便是茅山宗也无法避免这盛极之后的衰微。虽然传承不绝,且历代皆有高人问世,终究无法改变茅山宗式微的趋势。元成宗大德八年,也就是公元1304年,元室正式册封第三十八代天师为正一教主,总领三山符箓。茅山宗上清宗坛在大势所趋之下,最终并入正一道。
此后,虽作为道门一宗,但已是强弩之末……
对于茅山宗这段历史,原熏雨作为亲传弟子,自然了然于胸。
成濑秀雄一番话,让她一愣,但旋即勃然大怒。
“我茅山弟子就算是要超越龙虎山,也是靠我茅山弟子自身本领,与你这东瀛浪人有何关系?
后高野?
我早就提醒过宗师,你天生狼顾鹰视之样貌,绝非善类。可惜宗师不信,到头来养虎为患……成濑秀雄,你不用欺负我不通世事。就算我要重振茅山,也绝不会与你这东瀛鬼子合作。”
成濑秀雄依旧是一脸和煦笑容,但难掩眼中的失望之色。
“我早就听宗师说过,原熏雨师妹是我茅山当代最为出色的弟子。
只可惜,你太固执了,根本看不明白,这大势变幻。我大日本帝国国势强横,绝非而今支那可以抵抗。你如果聪明一点,在深山里躲上十年二十年,苦练秘法,说不得还能振兴茅山。偏偏你不知死活……你以为这雾岛号停泊在这里十天为的是什么?就是要等你来上钩。
我虽得到九老仙都君玉印,但其余三宝却下落不明。当日你离奇失踪,想来九老仙都君玉圭、哈砚和上清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