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帝国之花上(1 / 2)

加入书签

“阿宝,今天吃点什么?”

距离天后宫不远的拐角处,有一个面摊。

面积不是很大,一个棚子,里面摆着四五张简陋的餐桌。棚子一隅,是厨房。一个年约三十多岁的女人,穿着一件灰布棉袄,腰间系着碎花布围裙。衣着很简朴,但是很合身,也很干净。看得出,她是个懂得操持的女人。虽然面摊简陋,但很干净,让人走进来会很舒服。

少年,名叫金宝。

金子的金,宝贝的宝。

祖籍河南温县清风岭,后因天灾,父母双亡。

民国十四年初,来到上海滩后,和爷爷相依为命。

民国十七年,金宝唯一的亲人也因病故去,只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在十里洋场漂泊。不过,他运气还算不错,遇到了好心人照顾。天后宫一个打杂的道姑收养了他,总算是没有流落街头。一晃就是四年,金宝从一个稚嫩童子,也渐渐长大成人,在天后宫门口靠算命为生。

不过,他一个十八九岁的小孩子,谁又会找他算命?

但金宝似乎并不在意,每天都会在天后宫门口摆好摊子,等待生意上门。到了下午,他就跑去那附近的教会学校旁听,还跟着那些个传教士学说话,久而久之,就成了这一带的名人。

你一个摆摊算命的先生,跑去学那些洋人说话算什么事?

很多人都觉得,金宝脑袋有毛病。

可是天后宫的住持凤朝阳凤道长却很支持,有时候还会暗中给予金宝照顾。要知道,在天后宫门口摆摊,可不能白占地方。天后宫的香火不好,有时候就是靠着这些土地的租赁为生。金宝在天后宫门口摆摊,而且占居了一个极好的位子,可天后宫从没有找他收过赁钱。

面摊的老板姓陈,在厨房里负责做面。

在外面招呼客人的女人,是老陈的婆娘,也是个手脚麻利,非常爽快的女子。

“老规矩就好!”

金宝是这家面摊的常客,所以也不客气,和陈嫂打了个招呼,然后自顾自的在面摊角落坐下。

“老陈,开洋拌面一碗,加料。”

“是阿宝来了吧……等着,马上就好。”

老陈是个三十出头的粗壮汉子,个头不算太高,但长得却很壮实。

他在厨房里喊了一声,紧跟着就听到里面锅碗瓢盆的声响。一股葱油香,从厨房里飘出来,在面摊里弥漫。

刘小冬忍不住咽了口唾沫,“陈嫂,给我也来一碗。”

“好嘞!”

陈嫂答应一声,转身走进厨房帮忙。

“要说这拌面,还得是老陈做的地道。

他家这开洋拌面,可算是天后宫一绝……可惜,天后宫香火不好,如果搬去城隍庙,肯定赚的盆满钵满。”

开洋拌面,全称开洋葱油拌面。

其实就是以阳春面为基础,进行的一种改进。上海人把熬香的葱油和烧透的海米称作‘开洋’。然后和煮熟的面条拌食,面条韧糯滑爽,海米软而鲜美,葱油香郁四溢,就变成上海滩极富特色的食物。而老陈家的拌面,则是采用了他老家苏北的秘方熬制葱油,葱香与众不同。

金宝呵呵一笑,“冬子,到底怎么回事?不是跟你哥去做老渣,怎么还见了血?”

“这个事,说来话长。”

刘小冬叹了口气,朝左右看看,确定没有人之后,从身边褡裢里取出那个木匣子,还有那个绿皮小本子,推到金宝面前,“宝哥,你看看这上面写的是什么?还有这匣子里是什么东西?”

金宝拿起那个小本子,目光扫了一眼上面的梅花标记,然后把小本子翻开。

脸色顿时一变,他轻声道:“冬子,这东西哪儿来的?”

“怎么?”

金宝正要开口,陈嫂端着两碗热腾腾的拌面过来,他立刻闭上嘴巴,手掌压在小本子上,手指飞速一弹,小本子立刻滑入他袖子里。而后他把木匣往旁边一推,若无其事笑道:“陈嫂,老陈这开洋拌面,做的可是越来越地道。今天有什么喜事吗?这葱香都透着一股喜气。”

陈嫂一听,乐得合不拢嘴,眼睛都笑得眯成一条缝。

“阿宝真是本事人……我家老陈托人在城隍庙找到一处地方,等开春以后,就可以搬过去。”

“嫂子要搬去城隍庙?”

刘小冬连忙道:“那可是好事!城隍庙的香火很旺,以老陈的手艺,搬去那边肯定生意兴隆。到时候我和我哥哥说一声,找人在那边搭个话。嫂子过去之后,肯定没有人敢上门生事。”

“那敢情好,那敢情好!”

陈嫂脸上笑开了花。

城隍庙香火好,在那边摆摊肯定赚钱。

可相应的,城隍庙那边的白相人比天后宫这边可是多很多。如果没个江湖大哥照拂,少不得要遇到很多麻烦。刘小冬跟着他的哥哥混白相人,陈嫂自然清楚。如果有个人出面搭话,自然会省了很多麻烦。陈嫂原本还有些担心,可听刘小冬这么一说,立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