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从此神仙染红尘(1 / 3)

加入书签

“无上太乙渡厄天尊!”

杭州,玉皇山,福星观。

作为道门全真派在江南五省的第一座‘子孙丛林’,玉皇观的香火旺盛,在杭州本地享誉极高。

已年近六旬的李立山,是福星观观主。

他自幼读经,精通斋醮科仪,武技高明,号掌剑三绝,驰名江南五省。

“请张天师来。”

李立山神情凝重,缓缓从天乙池旁站起,转身对身边道童道:“就说我在紫来洞恭候。”

天乙池和紫来洞,是李立山为福星观观主之后开辟,也是他平日里打坐悟道之所。天乙池波光粼粼,在月光下泛起层层涟漪,透出一抹玄妙韵味。只是李立山的心情却不平静,甚至有些烦躁。他迈步沿着小路行走,眼中闪过伤感。他的步履,极为缓慢,衣袂在风中飘扬。

轻轻一声叹息,李立山脑海中,突然发现出那个俏丽而又倔强的身影。

就这么走了?

一清啊一清,你又何故如此固执?

不管当初谁对谁错,若你能退一步,一切都能得到圆满解决。如今世事,你又何必死抱着门户之见,守着你那上清一脉?你走了,上清也就没了!与我道门而言,将会是一大损失。

不过,这种事情若发生在我身上,我真可以看得开吗?

李立山摇摇头,不知不觉,便来到紫来洞。

片刻功夫,有道童前来通禀:“师父,张天师来了。”

“有请!”

李立山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正襟而坐。

脚步声响起,从外面走进来一个青年道人。看年纪,他还不到三十,可举手投足,却显得格外成熟。

“师叔,唤贫道来有何吩咐?”

这青年道人,正是龙虎山万法宗坛第六十三代天师张会生。

别看他年纪不大,但是在道门之中却地位极高。其父张尧初,曾被袁世凯授‘正一嗣教大真人’的称号。而后在上海有发起组建中华民国道教总会,提出昌明道教,以维世道的宗旨。

期间,张尧初还试图效仿西洋教派,想要创办医院、学校等组织。

但因为没有得到国府核准,所以这一设想未能开战。民国十四年,张尧初羽化于上海,葬于龙虎山。而张会生也是在那一年,接手天师之职,并主持道教总会,还获得国府的支持。

只是,张会生毕竟年青,在道教总会里,他的年纪恐怕是最小。

道教总会的元老们,个个如他父亲年纪,包括李立山,年纪也比张会生足足大了半个甲子。

如此情况下,张会生想要掌控道教总会,便显得格外艰难。

特别是张尧初羽化之后,许多天师秘法也失去传承。张会生擅长斋醮和符箓,但相比起那些动辄一甲子年龄的老人家们,勿论是道行还是功力,张会生明显不足,更无法镇住场面。

幸亏张尧初当年好友的支持,才使得张会生稳住阵脚。

若不然,恐怕他在总会里,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即便如此,他依旧感到在总会中的种种束缚。掌控总会进程缓慢,哪怕有国府支持,总会里也是派系林立,各路神仙各有后台。张会生被总会的事情缠得焦头烂额,无奈之下,他只好暂避风头,来到杭州玉皇山清修。

李立山和张尧初,交情不错。

所以张会生虽是一派天师,却不敢在李立山面前,做出什么不妥的举动。

“道友,请坐。”

李立山并未因为张会生的恭敬,而失去礼数。

他侧身让过张会生一礼,而后肃手礼让。

“道友,可知道为何找你?”

张会生一怔,摇头道:“未知师叔唤贫道何事。”

“上清,绝宗了!”

“啊?”

“方才贫道在天乙池旁静修,却忽感心神不宁。

于是卜算一卦,却是我道门气运暴跌。贫道连忙推演,乃正一道一宗断绝……一清仙子,羽化了。”

李立山目光灼灼,凝视张会生。

却见张会生脸色大变,手指在袖中飞快掐算,脸上更流露出悲恸之色。

“何必呢?这又是何必呢?”

张会生喃喃自语,抬起头看着李立山,面露悲苦之色,“我知师叔对我先前决定不满,但非是贫道无情,实在是总会牵制……元老大都不愿出手,一来是国府不允,二来是怕得罪东瀛人。师叔当知,我道门不少祖庭立于北方,东瀛人强横,他们是害怕因此而令祖庭受到牵连。

我承认,我希望茅山宗能正式并入龙虎山,而上清道法,也可以极大程度完善天师道道法。若天师道道法昌盛,贫道也就能有足够底气,掌控总会,结束现在这种纷乱局面。再者说,茅山宗在上代天师主持总会的时候,就不愿加入总会。若一清仙子能退一步,贫道也有借口,在总会发起表决……可是一清仙子实在是太过倔强,根本就不愿意接受贫道好意。”

你吞并别人的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