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寻找蒋福生(二)(1 / 3)

加入书签

曹家渡,位于上海西北,苏州河东南。

据说,它成于明代万历年间,当时有来自安徽曹姓异族的人陆续在这里定居,被时人称之为曹家宅。原本,这里是一块荒凉地,曹姓家族来到之后,进行耕作务农,为方便运输物资,于是在苏州河南岸建起码头,取名为曹家渡。民国以来,曹家渡发展迅速,形成市面。不过,这里三教九流会聚,加之政府监管也不甚有力,于是也就变成了青红帮聚集之所。

曹家渡有一条小街,名叫混堂弄。

所谓混堂,是上海人的一个叫法,其实就是浴池。

混堂弄里浴室林立,做荤的,做素的,堪称五花八门。

这里也是白相人盘踞之所,平日来这里洗浴的,大都是一些车夫苦力,生意倒也还算兴隆。

细雨靡靡,让人愁肠百结。

混堂弄里气雾腾腾,许多浴池是通宵开门营业,不是可以看到有洗过澡,休息足的客人,精神抖擞的出来。

弄堂里,还有许多商贩。

买包子早点的,也有卖香烟洋火的……

金宝把身上的血衣脱下,塞进包裹里,迈步就走进混堂弄。

在弄堂口买了一包十支装的红锡包和一盒洋火,揣在口袋里。红锡包英文名RubyQueen,上海人称之为大英牌,而在北方则被叫做大粉包。粉红色的烟盒,做工也很精美,上面还有美女烟标。这种烟在上海最常见,特别是在工薪阶层,更极受欢迎。混堂弄客人大都是社会底层人物,所以在这里贩卖的香烟,也多是物美价廉的红锡包、老刀牌,还有就是以中文商标为主的大前门和哈德门。

金宝不怎么抽烟,只是看红锡包便宜,所以才买上一包。

在混堂弄这种环境里,想要打听消息,有一支香烟开道,能方便许多。

他身上有从日本人手里抢来的钱,所以也不担心开销。沿着混堂弄往里走,有一家名叫清泉汤盆的浴池。金宝在门口看了看,便迈步走进去。一进门,就见一个伙计迎上来,热情招呼。

“先生来了,要官盆还是客盆?

我们这里的盆汤,可是这条街上一等一的盆汤,您选择我们家,可算是来着了,头汤正好。”

头汤,在北方叫做头水。

意思是新换的热水,还没有人用。

“官盆,另外劳驾帮我买一套合身的衣服。”

说话间,一枚银元在金宝手里跑出,那伙计手疾眼快,连忙接住。

“台下的合字,烦劳小哥多给些方便。”

金宝说完,那伙计眼睛一亮,脸上笑容更多,“先生放心,先上着汤,马上就给您准备妥当。”

这是一句黑话,意思是说:同是江湖人,我有些事情想要打听。

金宝曾经听刘小冬说过一些江湖门道,所以倒也不会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跑。曹家渡这边很乱,三教九流会聚,牛鬼蛇神混杂。刘小冬曾对他说过,白相人平时最喜欢来混堂弄聚会,泡泡澡,搓搓背,喝喝茶……这里是一个打探消息的好地方,更隐藏有许多见不得光的买卖。

比如这家清泉汤盆,就是一家以贩卖消息,进行黑市交易的地方。

刘小冬曾说过:“清泉汤盆的后台是杜先生手下四大金刚之一的顾嘉棠,所以非常安全。那里的花销很大,而且处理东西过手也狠,不过一分价钱一分货,只要委托下去,一定会安排妥当。

我听人说,小绺门的老窝就在曹家渡,可具体在什么位子,就不太清楚。

那些个绺子一个个滑溜的很,不过他们出货,大都是走清泉汤盆的路子……”

那时候,金宝对这些事情并不在意,大多数时候,都是当成故事来听。可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用到这些消息。随着伙计上了二楼,七拐八拐,便来到一间布置的非常雅致,也非常安静的房间。

屋子里有一个大木桶,注满热水,热气腾腾。

靠窗子是两张椅子和一张桌子,上面还摆着茶水和点心。

屋子还有个内间,里面摆放一张床。

洗的舒服了,不想动,可以在里面休息过夜,哪怕有特殊需求,和伙计说一声就能够解决。

这,就是所谓官盆。

客盆就只大池子,一堆人聚在一起洗澡。

一般来说,想要来打听消息或者做生意的人,都不会选择客盆。

毕竟,人多嘴杂。

清泉汤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来这里洗澡,不必担心会丢了东西。

别的澡堂子里会有绺子出没,但在这里……只要是绺子,绝不会在清泉汤盆闹事,否则会有大麻烦。

清泉汤盘的官盆,一块银元。

金宝倒是没有吝啬,丢给那伙计之后,便关上门,脱下衣服。

跳进木桶里,热水烫的金宝直呲牙。那种汗毛乍开的感受,非常舒服,令他不禁吸了口凉气。

木桶很大,甚至开始把腿伸开,整个身体泡进去都不成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