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成人之美(1 / 2)
那箫声近在里许。郭三沿路跑了片刻,见张五坐在一棵柳树下,手持竹箫凑到唇边,正欲吹奏下一曲。
时值六月底,恰逢一年最舒适的季节。西侧是一片田野。微风徐徐吹来,夹带着泥土特有的清香;庄稼有如波浪般涟漪荡漾,远远望去,滴翠流金,不时可见各色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更添了几分颜色。郭三呆呆地看着张五,见他吹箫的姿势虽然飘逸,却又有种说不出的凄苦萧索,忍不住幽幽一叹。
张五听到郭三的叹息,笑着问道:“谁欺侮你啦?”郭三反问道:“张五哥,为甚我一叹气,就是被人欺侮了?”不待张五答话,又道:“我纵然受了欺侮,也不会独坐树下,装出一副可怜的模样。”张五微微一笑,并不接言。
郭三看他面带笑意,神色间却露出忧伤和无奈,心中一痛,寻思:“夏姐姐伤了他的心。”也不知如何安慰,只是坐在张五的身旁,随手拾起一截木棍,画了一个猪八戒的模样。此前她每遇伤心事,便会胡乱写画一番,画得最多的就是《西游记》的卡通形象。
张五见她随手画了几笔,便画出一个人的模样,七分像猪,三分像人,头上戴着一顶僧帽,手中握着一只钉靶,笑眯眯地憨态可掬,不禁大奇,问:“郭三,你画的是甚么?”郭三道:“张五哥,我画的是你。”举起小树枝,在画像旁写了“张五”二字。
在以往,郭三每与男友吵架,总会画一个卡通猪八戒,并在旁边写上男友的名字。此时她画了同样的肖像,身旁的男子却对她毫无爱慕之情,只当她是一个不懂事的小丫头。
张五见那画像虽显夸张,却又栩栩如生,忍不住称赞:“画得真好!”郭三笑了一笑,伸出右脚将画像抹去,问道:“张五哥,甚么是‘信使’?”张五心想:“昨天我和吴大哥说话时,郭三刚巧在场,或许吴大哥就是让她知晓实情。”当即做了解释。
在北宋时,大宋与契丹、西夏、大理、吐蕃等国接壤,各国间不仅有疆土之争,更有商贸、人口之纠纷。大宋在科技、文化、农耕等诸多方面遥遥领先,周边国家无比羡慕。朝廷为了阻止机密外泄,特意设立了“采信局”,并在全国各地派出“信使”,以防情报传入别国。南河镇位于北方要塞,和西夏、契丹相邻,更是防范之重点。
郭三听了张五的解释,终于明白信使就是后世的“间谍”,心想:“吴先生是朝廷的间谍,却在安养院教我们读书识字,原来只是为了掩护身份。”
张五站起身来,遥望北方的沙漠,缓缓说道:“我爹也曾是大宋的信使。”郭三微微一惊,问:“后来呢?”张五道:“六年前,官府得到一个消息,说有契丹细作潜入河东北路,欲对大宋不利。我爹闻讯赶往雁门关,却误中了敌人的埋伏。”郭三忙问:“后来呢?”张五道:“后来听当地百姓说,雁门关有过一场恶战,十余位大宋士兵被杀。”
郭三隐隐猜到了结果,却还是忍不住问道:“张伯伯如何了?”张五叹道:“有人看见他掉落悬崖。后来官府派人去寻,却已尸骨无存了。当地常有狼群出没。想是我爹掉下山崖未久,便被……”说到此时,声音已有些呜咽,沉默了许久,忽又说道:“我爹有一位徒弟,名叫‘吴能’。”
郭三微微一惊,脱口道:“是吴先生!”张五点头道:“正是。四年前,我加入了采信局,成为吴信使的手下。”郭三道:“这不是很好么?男儿在世,就该为国家效力!”张五道:“却也没错。这几年间,我跑遍了大江南北,为朝廷探得无数情报,也算尽职尽责了。”郭三道:“张五哥,原来你走遍大江南北,并非游山玩水,而是为了给朝廷办事。”张五笑道:“这是自然。”
郭三心想:“人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这话果然没错。张五哥英雄了得,又是朝廷官员,本该大有一番作为,谁知遇到了貌美的夏姐姐。”忍不住说道:“张五哥,我猜到了一件事。”张五道:“甚么事?”郭三道:“有一次,你去扬州追查大理细作,却发现那细作是布行的掌柜,而且有一位相貌出众的女儿。于是你扮作琴师,名为教琴,实则暗中确认细作的身份。”
张五大吃一惊,脱口问道:“你怎知晓?!”郭三听他语气有异,料想自己猜得没错,随口答道:“我胡乱猜的。”寻思:“果然是这样。张五哥原想探听夏姐姐的底细,谁知竟然爱上了她。”
张五不再说话,坐回郭三身边,一个人想着心事。
郭三问道:“张五哥,后来呢?”张五听她总是问“后来呢”,忍不住笑道:“去年四月,我奉命到济南府办案。临行前的那晚,我去探望琴儿,见她满脸的麻子。当时我有要任在身,不及细问,只和她说了寥寥数句,便即匆忙离去。”郭三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夏姐姐看你落荒而逃,以为你对她心存弃念,就赌气跑了。”
张五微微摇头,神色间甚是惋惜,叹道:“琴儿扮作麻子,原是为了拒绝杨公子,但那天我刚巧有急事,却让她起了误会。我回到扬州后,遍寻琴儿不见,四下打听,终于知道了她的去向。唉,她为了躲我,竟然不远万里来到南河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