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越境追杀(1 / 2)

加入书签

那白衣人纵马疾驰,身后十余骑紧追不舍,有几人张弓搭箭,向着红马射去,却被那白衣人挥剑格开。

郭三原以为宋军士兵在操练,谁知越看越不对劲,那白衣人的穿戴甚是奇特,显非宋军装束,而追赶的十余名骑兵均手持弯刀,也和宋军的兵刃不同。郭三惊得张大了嘴巴,只在想:“莫非西夏和契丹又开战了?我是否该通知大宋驻军?”心念方起,忽听有人在耳畔低喝道:“别出声!”随即嘴巴被人捂住。郭三听这声音甚是熟悉,忙点了点头,回首一看,那人竟然是唐仁。

就在昨晚,郭三曾向绿竹打听唐仁的下落,绿竹说唐仁去了扬州。郭三以为他挂念夏聆琴,于是去扬州探望了,谁知他仍在南河镇。

唐仁伸手放在唇边,做“噤声”状,示意郭三不可说话,随后凝望前方。郭三点了点头,矮身躲在草丛后,学着唐仁的模样,注目观看那十余骑。

这时红马跑到一条沟壑边,突然驻蹄不前。那白衣人四下望了几眼,见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缓缓掉转马头,从马背上取了一柄长枪,指着十余骑追兵。郭三与那白衣人相距数十丈,无法听清他说些甚么,但见他手上的动作,想是要与敌展开近身厮杀。

众骑见白衣人不再逃跑,当下聚在一起,商议片刻之后,也各自取了兵刃。那白衣人大喝一声,提枪杀了回去。众骑策马相迎,谁知那白衣人并不正面接敌,而是绕到外侧,直取其中一人。那人满腮虬髯,装束稍异,当是众骑兵的首领。白衣人懂得“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故想擒获敌首,逼余众就范。众骑兵发一声喊,齐齐冲了过去,再次围住白衣人。

那白衣人挥动长枪,在半空中划了一个圈,将众骑逼退少许,随即冲向外围,但见他刺挑并用,扫戳齐上,手中长枪挥出,势威力猛,有如长虹经天,又若流星逐月,只把郭三瞧得眼花缭乱,惊心动魄。

在此之前,郭三曾看过无数的电视剧,剧中如有骑兵作战,骑手均会使出“蹬里藏身”或“倒挂金钩”的绝招,甚至冲入敌阵,直取主帅之首级。其实那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到了真正的战场上,骑兵既要面对近身之敌,又要防着远处之矢,生死都在转瞬之间,又怎有机会展示甚么“绝招”?

此时再看那白衣人,见他虽然骑术精湛,武艺超群,但也孤身难挡众敌,只过了片刻,便已露出败相,虚晃一枪之后,迅速调转马头,向着郭三这边冲来。众骑齐喝一声,拔马直追,又有几人搭箭射出,其中数箭越过白衣人,直向着郭三射来。

郭三见红马冲向自己,心里突感一阵害怕,惟恐被马踩在蹄下,左右看了几眼,见身旁有一棵大树,便想躲在树后。谁知红马未至,箭矢先到。郭三眼睁睁地看着来箭,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只觉得这次真的要死了,心想:“真是可惜!好不容易默写了后世的知识,原指望在宋朝派上大用场,谁知竟要永远深埋地下了。”忽又转念:“或许我在死在宋朝,就能回到后世了?”

这些念头写起来话长,但在郭三脑海里只是一闪而过,此时她既存有惊惧,又怀着侥幸回到后世的想法,然而唯一能做的,便是眼睁睁地等死。

正这当口,忽有一道身影闪过,一把推开了郭三。这人正是唐仁,他腰间虽有兵刃,但仓促间哪及抽出?不假思索伸臂一档,将那箭矢拔向地面。谁知那箭的劲势十足,并未被一掌拍落,只是稍稍变了方向,随后听到“噗”的一声,箭矢射入了他的左腿。

郭三被唐仁推开,在地上翻了几个滚,虽然周身一阵疼痛,但也知自己捡回了一条命,心底似有一个声音要蹦出胸腔:“我还活着!”回思方才那些念头,顿时明白过来,原来“活着”才是最好的。转首看唐仁时,见他腿上赫然插着一支利箭,箭羽仍在不住地颤抖。郭三吓得呆了,也不知是该逃跑,还是扶唐仁离开此地。正在这时,又听“嗖”的一声,第二支箭飞了过来,径直插入唐仁的右肩。

其实这一箭的来势稍弱,唐仁原本可以轻易躲开,但他腿上受了伤,身法大不如前,再加之强忍剧痛分了心思,竟然再次中箭。他闷哼了一声,随即昏死过去。

在后世时,郭三从未目睹有人受伤,那些“中箭”“中枪”的情景,只在电影、电视中看过,似乎伤员并不觉得如何疼痛,尤其是那些有着崇高理想的战士,一旦中弹,反倒激起更大的斗志,要么端着机枪横扫,最终取得胜利,要么抱着几颗手榴弹,大步冲向敌阵同归于尽。然而来到宋朝后,郭三亲眼目睹了两人受伤,第一次是唐仁误伤夏聆琴,当时夏聆琴痛得大叫一声,脸如金纸,未撑多久便已昏迷;第二次就是现在,唐仁只被射中两箭,而且都没伤在要害处,竟然没了知觉。

但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十余骑掠过草丛,径直追那白衣人去了。郭三呆呆地坐在地上,心想:“南河镇是大宋的领土,怎会有西夏和契丹的骑兵?”

唐仁仍然昏迷不醒。郭三俯身跑到他身边,见那两箭射得极深,箭头完全没入体内,伤口隐有鲜血渗出。郭三轻声唤道:“唐大叔。”唐仁一动不动,全然没了知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