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天助我也(1 / 2)

加入书签

郭三返回安养院后,绿竹已离开多时。郭三找到王大娘,问:“王大娘,绿竹姐为甚要去西夏?”王大娘道:“她想看赫连城的风光,可惜走错路了。”郭三“噢”了一声,心里暗自好笑:“王大娘今年四十多岁了,怎么还听不出绿竹姐说谎?”忽又转念一想:“唉,她整天照顾我们几个,哪有心思过问绿竹姐的事情?”

午饭过后,吴能前来教书,问道:“郭三,《论语》背得如何了?”郭三道:“背了一千字!”吴能点了点头,说道:“嗯,四天背一千字,已属不易了。”郭三很是得意,道:“那当然了,我喜欢学习!”吴能问道:“甚么是‘喜欢学习’?”郭三道:“喜欢学习,就是……喜欢学习。”吴能叹道:“唉,你背了一千字《论语》,原来只是死背硬记。”郭三闻言一呆,不知他这话是何意。吴能微微一笑,道:“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你只知背诵《论语》,却不懂得学以致用。”

郭三大为叹服,赞道:“吴先生,您懂得真多!常言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读的书不多,自然没甚学问,但若再学习十年,就会和您一样厉害了。”吴能一怔,问:“你说什么?书到用时方恨少?”心中纳闷:“我熟读百家诗集,怎么从未听过这一句?”郭三道:“对啊,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吴能问道:“出自哪首诗?”郭三张口结舌,答不上话来,犹豫了好一阵,这才说道:“妈妈教我的。”方才她随口说了‘常言道’,似乎人人都听过此句,却不知这副劝勉联乃是陆游所创。陆游是南宋诗人,而此时是北宋,别说陆游,恐怕陆游的祖父也未出生,又哪里来的诗句?

吴能怔怔地道:“郭三,你妈妈真是一位奇女子。”心想:“近几月间,官府一直在查证郭三的身世,始终没有结果。也不知郭三的妈妈究竟是谁?倘若她真有才学,我怎从未听说过呢?”

在宋朝时,女子虽然无法做官,却可以成为学生。“女子无才便是德”这话,原是出自满清时期,在宋朝并无此说,否则就不会出现李清照那样的女词人了。

郭三得了吴能的夸奖,整个下午都在兴奋,但想起唐仁和叶连的伤势,又愁上心头,思忖:“今晚我就找绿竹姐,问她为何要去西夏。”

黄昏时分,郭三走进厨房,说道:“王大娘,今晚我和绿竹姐住。”王大娘道:“明晨早些回来。”郭三嘻嘻一笑,道:“晚回来也无妨,我在绿竹姐家吃早饭。”说罢,转身出了厨房,来到大门外,直奔绿竹家而去。

时值七月盛夏,正当一年最热的季节。不过到了黄昏时,便有凉风吹来,又因北方气候干燥,浑不似南方那般潮湿,倒也令人神清气爽。郭三沿路缓行,不多时已至绿竹家门口,走到近前一看,只见大门上挂了一把铁锁。她坐在门口,等了近一盏茶工夫,始终未见绿竹回来,心中好生失望,正要起身离开,忽见远处行来一人,手中提着一只竹篮,正是绿竹。

郭三招手道:“绿竹姐,我来啦!”绿竹快步走到门口,满脸喜色地问道:“郭三,今晚陪我住么?”郭三用力点头道:“嗯,我不回去了!”正说话间,忽闻到一阵异味,甚是呛鼻,不由得皱了皱眉头。绿竹笑道:“我买了些草药,可是呛着你了?”郭三奇道:“你买草药做甚?”绿竹道:“我近日得了风寒,买草药治病呢。”说着,取钥匙打开了门锁。

郭三跟在绿竹的身后,进入正屋。绿竹将篮子放在桌上,从篮中取出十余个纸包,逐一打开。屋里顿时弥漫着草药的味道。郭三仔细打量绿竹,见她面色红润,丝毫不像生病的模样,问道:“绿竹姐,你的病严重么?”绿竹道:“只是小病,很快就好了。”郭三又问:“那你为何买这么多药?”绿竹笑道:“买一次药不容易,所以我多买一些,以备日后之需。”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木柜旁,取了数十个纸袋,随后回到桌前,将纸袋放在桌上。

郭三问道:“绿竹姐,你懂得配药么?”绿竹道:“大概学过一些。你看,这是金银花,这是黄莲……”郭三顺着她的手势瞧去,果然见纸包上写有汉字,正是药材的名称。

绿竹左手握着小纸袋,右手探向桌上的药包,取了一小摄药材,说道:“金银花,具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之效,用量一钱。”说罢,又从另一药包中取了一些,道:“这是蒲公英,性清凉,可疗疮、痈疡、红肿热毒等症。”她每取一样药材,便会讲其疗效和用量。郭三只能听懂鱼腥草、金银花、黄连、山楂、连翘、穿心莲等药名,至于何为“疏风解表”、“透邪外出”,却是不知其详了。

二人坐在桌前,忙碌许久,将近药草分成二十余份。绿竹取了一只砂锅,放在火炉上,往锅中倒了一袋药草,加水慢熬。

郭三仍在担心绿竹的病情,问道:“绿竹姐,你真的没事么?”绿竹笑道:“只是小病,喝药就好了。”说到这时,忽又跑向床边,从床底拉出一只木箱,打开箱盖,拿出几只瓷瓶,说道:“你看,这是金创药,用于止血消炎。这是九草玉冰丸,碾碎之后涂于伤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